植树谚语

2017-03-09 18:39:0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换钱。”人们都知道这句俗语,意思是桃树要三年才能结果,杏树要四年,梨树要五年。新栽的枣树当年就结果。果实成熟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待客,是一道特有的庭院风景。

  还有一些尽人皆知的谚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等等。

  乡亲们有植树的传统。每年一开春,集市上卖树苗的人便多起来,渐渐形成树苗一条街,买树苗的人挤拥不断。主要是榆树、杨树,一捆捆摆一地,大棵小棵的都有,都是成捆地买,很少有买三棵两棵的。还有一些别的树种,柳树、槐树什么的,也有卖枣树的。桃树、杏树、石榴树很少有卖的,人们都是把吃剩的桃核、杏核埋在宅基的房前屋后,自己育苗,就地长大,眼看着开花、结果,不仅好看,而且好吃。

  乡亲们种榆树、杨树,多半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最多十年,当梁做檩,修房盖屋,给孩子娶媳妇,都指望自己栽种的树。遇到灾荒年月,榆叶还可以代替口粮,榆皮刮下来,晒干磨成面,可以利用它的韧性,代替白面,过年包饺子,虽然没白面好吃,也比吃不上饺子强。特别是榆钱和槐花,撸下来加点面蒸熟了,人人爱吃,简直就是一道美味了!好年景也吃。

  种树好处很多,人们都喜欢种树。后来知道,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很重视种树,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晋代诗人陶渊明爱种树,自号“五柳先生”。明诗人袁敬写诗盛赞他的为人和爱树:“藜杖芒鞵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儿点检门前柳,莫遣飞花过石头。”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柳江边大种柳树,还写了篇充满“柳”字的“种柳戏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笑谈为故事,推移成昔年。”饶有风趣。

  诗人白居易堪称“种树迷”,他官做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任忠州刺史时,他掏钱买花树,并率领童仆等,荷锄在城东坡,挖沟引水,培土栽种了许多桃李杏梅等果树,绿化荒山,改善环境,劳动其中,陶醉其中。他的《东坡种花》诗就生动地记载了这件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独酌复独咏,不觉日平西。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在扬州平山堂栽柳,人称“欧公柳”。苏轼少年时就爱种树,在《戏作种松》诗中说:“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还著有种树经验,写入《东坡杂记》中。他任杭州知州时,在西湖筑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谪居黄州时,曾筑东坡雪堂,周围栽种柳、桑、竹、枣、栗等树,并写诗曰“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爱国诗人辛弃疾曾在带湖新居种树,并写词《水调歌头》:“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为了纪念他,人们把他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据有关资料:地球正在沙化,沙漠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植树是有关环保,有关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全人类的大事。提倡植树,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百科知识》、《中国乡土诗人》、《鲁西诗人》等报刊及《中华网》、《人民网》、《时评界》等多家网站。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