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且历代不衰,原因很多。我对孔子了解不多,据有限的知识,体会有三。
一是孔子的主张代表了人们一致认可的人性原则。就是“仁者爱人”,“和合天下”。没有哪个当政者不主张行善,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和乐。至于《论语》十九则中一些关于学习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是青年学生的座右铭。
再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孔子说过:“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乡里间,貌温恭谦,像个不善言辞的人;而在议论朝政时,他却善于明辨,对答如流;与上大夫谈话时,中正而有诤辩,敢于说实话;与下大夫交谈时,侃侃而谈,和气而又欢乐;君视朝时,恭恭敬敬,但又威仪中适,不张不弛。根据人的性格特征和场合说话,这就是仁德、智慧和勇气。
孔子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人生智慧。他带学生周游列国,受困在陈蔡一带地区时,七天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一天中午,他的学生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锅中的饭吃。他故意装作没有看见。
当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老祖先说过,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自己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可靠的是心,心也有不可靠的时候。”发现错了,立即承认,并总结出一套理论。这就是圣人的智慧。
行孝是人类共同的主题。现在说行孝不能等。最早也是孔子提出来的。
也是在周游列国途中,孔子听到有人哭。连忙上前问他为什么哭,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有三个过失,老了才认识到,追悔莫及,所以哭。”
孔子问他什么过失。他说:“我小时候好学,周遍天下,回到家里,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大后辅佐齐王,齐王骄横奢侈而失去人心,是二失也;我一辈子爱交朋友,现在都离开了我,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完就投水死了。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引以为戒啊!”
听了孔夫子的教导,学生告辞孔子回家奉养父母的有十三个之多。《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丘吾子的遗憾警示我们:行孝不能等!
孔子的道德主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而且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当前,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今年是孔子诞辰2568年,开展纪念孔子活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对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实现中国梦,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聊城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发表,散见于多种报刊。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散文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