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宁的家人给外界关于她复读的原因,是想重新考取北大。
复读后,班主任徐楠感觉到刘丁宁有过一段迷茫和矛盾。她曾对徐楠说,自己同学都去了北大,明明自己也可以去,为什么会再来一遍,再经历一次高考?
“你是回来找一种成功感,让你感觉喜悦。”徐楠当时这样安慰她。
记:您为什么说她回来找成功感,高考最高分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成功。
徐:因为她很会学习,她能找到命题思路而且乐在其中,她完全是从为什么要这么命题的角度、而不是做题的角度(学习),所以我安慰她是享受这个过程,她也承认。
记:她是否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承担着天大的压力?
徐:当你天天和她接触,你会发现她根本没什么压力。
记:她向你倾吐了几次“苦水”?
徐:刚来不久谈过一次,后来断断续续谈过几次,包括之前那次自主招生。
记:她参加了两次北大自主招生,心态有什么变化?
徐:那次她没报任何希望,她喜欢语文,对数学类的不感兴趣,那年考数学语文两科,没有政治和历史这些她的强项,她觉得自己实力不是很够,就没把精力花在这上面。这一次她希望获得北大认可,在备战中可能与之前有了对比,所以有些伤感。
记:备战伤感时她和你说过些什么?
徐:她是个感性的人,看见桃花开了会觉得非常惊喜。
记:您说过她是一个有主见和主意的孩子,又对北大心驰神往,但2013年她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
徐:家长的话说得特别形象,他们认为,刘丁宁当时对北大的情结就像少女初恋。但家人总是希望可以替孩子把握一下,站在更高更长远的立场上,不断向其陈述港大的各种好处。
她毕竟是个孩子,可能听说港大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也产生了迷茫,等去了才发现和她理想中不太一样,又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港大的环境与她的目标迎合上了,她可能也会接受那里。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