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父命上北大没兴趣痛不欲生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大一上学期,周浩努力地适应一切,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永远也上不完的自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的周浩开始感受到了不适应。到了第二学期,理论课更多了,繁重的理论学习让周浩觉得压力很大。“生命科学是比较微观的一门学科,侧重于理论和分析,操作性不是很强。而我又喜欢捣鼓东西,喜欢操作。所以我们互相不来电。”
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