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鹏伟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每到六月,大考临近,各种冲刺补习班的消息总是不绝于耳,“贵”是集中吐槽的焦点。近日就有媒体称,北京不少初三毕业生都报了辅导班,普通级别的班要花费一万多元,而有些“一对一辅导”、“中考冲刺班”课程的费用则要超过十万元人民币。
一时间,“人傻钱多”的指责甚嚣尘上,家长急功近利、应试教育贻害无穷的反思也紧跟其后,似乎他们犯了天大的错,活该被拿来批判。这其中,总是缺少了家长的声音,作为埋单者,作为最心疼孩子的人,他们难道不知其中的利害?为何又纷纷执意错下去?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贵是贵了点,却未必不值。天赋异禀又自律刻苦的孩子只是极少数,但追求优秀却是绝大多数人的目标。就这一个孩子,在关键时刻为他加把劲不行吗?其实贵也是相对的,对于一线城市的家长而言,十万元也就是很多家庭两三个月的收入,如果能换来孩子分数的大幅提高,顺利进入一所心仪的高中,实在是一笔超值的投资——既省了更多的钱,又为将来高考成功奠定了扎实基础。
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多大作用,同样值得家长们去试试看。一方面,当辅导班几乎已成为毕业班孩子的标配,拒绝课外辅导的成本就会越来越高,即使孩子成绩不错,家长也难免会自责——如果给他报上辅导班,也许就成了年级前十名。另一方面,“有劲使不上”的焦虑总是困扰着家长,给孩子报班几乎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就算没多大效果,花几万元买个心安不值吗?这样的人,也许是大多数。
为了不留遗憾、保持希望,人们总是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尤其是事关未来和健康的事情。譬如有人选择婴儿奶粉,务必是洋品牌,甚至还必须是海外代购,殊不知营养成分未必适合国人,很多渠道也存在着安全风险。还有微信上流传的各种食品安全的谣言,这个秘方流出,那个食品致癌,转发者未必不怀疑真假,但还是反复转发给亲友,就是想着“万一是真的呢?”反正搞错了也没什么实际危害。更艰难的选择,发生在重症晚期病人的家属身上,是缓和医疗,让亲人有尊严地离开,还是穷尽一切手段,即使明知希望渺茫、病人痛苦,也要尽可能延长其生命?很多人选择了后者,虽无所谓对错,但“无法面对一个悲伤结果”事实上成为决定因素。
所谓心安即是归处,追求心安是人的本能,也是很多美德、良俗的来处。在此意义上说,凡事尽心尽力以求最好的结果,就是心安的本意,而那些掩耳盗铃、不辨是非的做法,至多只会延缓不安。至于两者的界限在哪里,哪些又是必要的代价,实在是一道难解的人生课题,除了诚实面对内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