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文静 稿源:齐网 编辑:王刚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合肥市教育局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校检查寒假作业时不得要求家长签字。消息一出,各种家长群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家长叫好,有的家长质疑此消息的真伪,更多家长讨论起到底应不应该签字。(安徽日报)
孩子写作业,家长审阅,这一方式由来已久,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让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的经历,只不过如今都已变成了签字的那个人。可以说这是学校老师的普遍做法,其目的还在于对孩子的校外监管督促,“家校联动”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之所以屡屡引起争议,还在于家长担心老师以“签字”之名,行“脱责”之实。
不可否认,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确实有个别老师,把“家长签字”看的“过重”,一旦有家长没签字就不分青红皂白“上纲上线”,甚至拒绝批改作业,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这无疑都会让家长有了“被绑架 ”之感,质疑“签字”的目的。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批改作业,纠错防偏也是份内之事。既然有了“老师”之名,就应该履行育人之责。无论家长签字与否,老师都应尽职尽责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仔细审阅,才能看孩子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进而查漏补缺。只有看到孩子的个性或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但在质疑背后,不得不说的是,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家长休闲时间和精力被“挤占”的苦恼。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但不想付出,就想有一个“别人家”那样“优秀孩子”的父母也不在少数。不妨想一下,有几个父母肯踏下心来,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与孩子共同学习?又有几个家长能心平气和坦然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家长不妨换个角度来对待“签字”这件事,孩子的成长家庭作用不容忽视,试看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做支撑,都有一个良好习惯的家长做榜样,“家庭作业签字”的重点并不在最后的“签字”环节,而在于孩子的整个作业过程,这是对孩子学习成果及学习习惯的检视,这是一个了解孩子心态,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陪伴孩子作业的过程,既是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作业签字,不是单纯的为老师“减压”,老师的责任不能缺位;作业不签字,也不是单纯的为家长“解脱”,孩子的教育还需要家庭的补台。“签字”与否,注定没有最后的赢家。必须要说的是,在这场拉锯战中,孩子才是主角,不能缺席,只有回归教育本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才成人才是应有之意。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