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字类的作品,我一直认为,看后只要读者受到启发,受到鼓励,社会没有恶损,就是比较好的文字。并非一味的对某些利益集团说好,对不好的事
通过媒体推广,需要看效果,看性价比,但是需要事先知道,你想通过宣传,达到什么目的,达成什么预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文不对题
当下, 有人担心杂文时评化。还有人担心时评变成“拾评”(拾人牙慧)和“屎评“。这些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他们都把杂文与时评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改革近40年,除“春天”以后,杂文再也没来过“第二春”。无论是反自由化,还是倡主旋律,无论是反腐败,还是传递正能量……从上到下,都没人号召拿起杂文的“匕首”、“投枪”,也没人说现在该杂文上场了。反倒有人提醒,不要发“杂音”。
新闻,就是对受众所关注的新近发生的新鲜事例的报道。新闻作为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唐朝的《邸报》算起,至少存在了一千多年。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实有之事的文本(图像),它不同于小说和戏剧,后者可以想象和虚构。
为何新闻常是“疑”字头?这可能跟媒体抢新闻有关。虽然事情尚未得到最终证实,但为了不落在别的媒体后边,就干脆在新闻前加一个“疑字头”先发出来再说。此举尽管可以起到“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的作用,但老是“疑”来“疑”去、把甄别新闻真假的皮球踢给读者,似乎也不太妥当吧?
近一个阶段,很多作者和我聊天时候,抱怨目前各网站的上稿变得难了,上稿率特低。其实,这些朋友所写的死稿和自己的位置、经历、阅历极不对称,很多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
同样一篇文章,作者个人的信息不全,编辑或许不会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抄袭成风,投稿的又多,编辑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篇可能是抄袭的稿子去冒险。毕竟,有抄袭的稿子,对媒体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在阅读时评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朋友大段的引用新闻源中的内容,以叙代议;也有的在文章全篇中说张三说什么、李四说什么、某领导说什么、某专家说什么的,而只字不提自己说什么。其实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是作者故意去引用、汇总别人的,而是混淆了新闻、舆情和时评的联系和区别。
2014年1月13日《南宁晚报》采用了齐网拉呱作者观点,如下:齐网拉呱:“酸女碱男”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在这种迷信的说法面前还来通过注射碳酸氢钠来强行改变体质,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导致女性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最近,我在一家网站的论坛上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写好时评的帖子,应该肯定地说作者的文章写得是很好的,的确是经验之谈,读来颇受启发。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文中的错别字太多,竟有19个有错误的地方,实在让帖子的质量大打折扣。这样的帖子读来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粥”,吃它吧,让人恶心、反胃;不吃吧,又造成了浪费,觉得可惜。比如,把网络写成“网略”
张洪泉先生约我写篇如何写时评的文章。思来想去,自己绝不能学那些破落的八旗子弟出席满族宗亲会那样,披挂起爷爷辈的顶戴花翎招摇过市。还是以洗心革面、重零开始的时
新闻以客观性为主,不能掺杂个人主观成分。时评是个人的主观看法,观点尽管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作者也不能在写作过程中“满嘴跑火车”,应该注意以下六
文以言志,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时评也是如此。按道理说,写时评也不应该有什么固定的套路。最近有一些新入门的时评人经常问到我这个话题,于是我硬编出一个所谓的套路,在这里权且称为时评写作的“小八股”吧。
11月27日,武汉晚报刊登齐网拉呱作者的观点,引用部分如下: @齐网拉呱: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改革中的又一猛药。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 改补
一:介绍 齐网(步云网)是聊城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网站(http://www.qiwang.cc),备案号:鲁ICP备13022011号-1。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科学网站,以简单、朴实、可
近日读《读者》杂志,看到一篇文章,感觉不错。故摘抄如下: “林语堂创办的《论语》杂志每一期的封二都登有“论语社”同仁的戒条,如下: 一、不
很多朋友问,我写的网络评论为什么发不了?我想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个人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同一篇稿子为什么有的网站能发,有的网站却不能发?
稿件是出版社、报刊编辑部等称作者交来的作品。作者遇到可圈可点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实物、事件等都会有稿件的方式予以表达。
以往的投稿方式只有通过纸质文字邮寄或
毋庸置疑,目前新闻时评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利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并长年执笔写作时评的新闻人,笔者对于这一利器大行其道既备感欣慰,又颇为无奈。欣慰的是
最近,就时评的一些问题,和一些时评人、编辑交流的比较多。关于时评如何走得更远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总结、进行思考,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此文抛砖引玉。
时评,
写时评,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具体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引用其它文章内容和观点的情况,适当饮用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谈引用,就会说起抄袭: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
时评是座大楼,新闻源就是地基。如果新闻源失实,时评就要倒塌。
最近几天,都在讨论山东文化干部贿赂诺贝尔奖评委的新闻,今天有媒体曝光,此新闻是虚假的。而此
频道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