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学校教育不能矫枉过正

2013-09-29 07:43:3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本学期开始,沪上小学全面启动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一位小学老师反映:新学期,学校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只能用“○”。有教师质疑,难道连孩子面对自己错误的勇气也不用培养了?(2013年9月28日《京华时报》)
  学校教育,不能矫枉过正。放开高考升学、考试择业等难以回避的现实不说,单是素质教育就非常值得研究。什么叫素质?素质就是刚性、柔性、韧性、适应性;素质就是才学识德,素质就是温良恭俭让;素质就是敢于竞争、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素质就是人生和事业的旅途上,能做加法,也能做减法、乘法和除法。
  人的许多方面的素质看起来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缺之不可的。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育、需要培养,需要在学校大熔炉里来淬炼、在社会大舞台上来摔打,在挫折、失败、成功、荣誉的人间五味中来蒸酿。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多措并举,多维观照,全面培养,偏废不得。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即便是就同一件事情,也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分别进行鼓励或者抑制。“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从事的是“复式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因材施教的空间比较大。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是批量生产,是“大车间”,是“流水线”。即便再“小班化”,起码也得30多个学生同时接受教育。而对那个教育团队来说,老师们面对的其实是两三个“小班”,加在一起起码也得有60多个学生,指望老师一个一个地手把手地教,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其实并不现实。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只有在我们的教育“流水线”当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同时也为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搞好“预防接种”。
  那么,从“预防接种”的角度来说,目前我们正大力提倡的一些教育方式是失诸偏颇的。比如片面的“夸奖教育”,比如淡化分数直至淡化对错的“模糊教育”,比如“零家庭作业”,等等。一味地夸奖而不批评,学生就会骄傲自满、唯我独尊,最终变成学校版的“溺爱”。在家被溺爱,在学校也被溺爱,长此下去,学生就听不得一点批评的声音,受不得一点委屈,就不容易与别人相处,就可能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走向极端。最近几年,我们耳闻目睹的因为一言不合跟同学动刀子、因为彼此不服气给同学下毒、因为天气燥热跳楼自杀之类的例子已经很多了。如果能从小经受点挫折,经受点批评,甚至偶尔受点委屈,这些孩子能如此轻易走向极端吗?
  同样的,淡化了分数甚至淡化了对错,学生就无法认清自己在整个团队里的位置,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无法确认自己的作业、试卷离尽善尽美还有多远,无法做到“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将来走向社会就无法以正常的心态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模糊了对错,学生就会真的如有些老师所担心的,让孩子逐渐丧失承认错误、面对错误的勇气。竞争的素质、担当的素质、改过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不能等到他们的自尊心、虚荣心野蛮生长之后再去补课。
  还有所谓的零家庭作业问题,同样也需要慎重思考。学生的家庭作业不能太多,不能几个老师争先恐后地布置作业,让孩子动辄做到晚上10点以后。老师们在布置作业之前必须互相通气,把几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加一起,找个老师做一做看看,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是不是过量了。学生作业“超重”不行,“失重”也不行,“失重”了容易飘乎,没有根基。孩子学习数理化需要强化训练,同样类型的题目只做一次,就是浅尝辄止,就会没有印象,就不能举一反三,容易形成熊瞎子掰棒子。而汉字、词语、英语单词需要会读会写会用,没有一定的强化也是不行的。其他几本功课,也有类似的情况。
  教育要改革、要创新,但要稳健改革,循序渐进,确保有益无害、利大于弊。绝不能拿孩子做试验品,验证自己那些莫名其妙的奇思异想;绝对不能心血来潮,头脑发热,忽左忽右,矫枉过正。

  作者:薄文军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