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4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9月12日《新华日报》)
“屏奴”的出现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的结果。“屏奴”低龄化,让人忧心。互联网并非洪水猛兽,可用得不好却会带来负面作用。“屏奴”低龄化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现实人际交往淡化,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孩子从小触屏,童心、童真、童趣渐行渐远。孩子长大后回味童年,记忆中就只剩下屏幕。电子产品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孩子自控能力弱,很少能抵挡得住诱惑。再加上如今家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孤独、无聊,易产生屏幕依赖。
“屏奴”低龄化,乃因亲子教育的缺失。小孩子整天围着屏幕转,根源还在孩子的父母身上,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忽略了对孩子的亲子教育。前段时间,有个小女孩对当警察的爸爸说,欢迎回家。我们欣赏孩子的懂事,却也不得不忽略亲子沟通的缺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经常陪着孩子,有利于增进父子、母子感情,经常性地在一起,多陪伴陪伴孩子,孩子更多地接触父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孩子能更好地以父母为榜样,情商会提高不少。鹰爸教子的故事为人们熟知,虽然教育方法并不为很多人接受,但鹰爸伴随着孩子成长,亲子教育却是让人欣赏的。
“屏奴”低龄化,孩子的童年失去了童趣。记得我们的童年,捉迷藏、扔钱币、跳格子、捉知了,充满了无尽的欢愉,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小时候,还有葫芦娃、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陪伴着我们的成长。但如今,适合孩子们的玩具变少了,除了喜羊羊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人们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对门的邻居可能住了半年都没有说过话,让孩子跟其他人家的孩子一起玩,成为一种奢望。科技发展起来了,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视、电脑、手机成为人们业余消遣的主要方式,宅在家中、不移动也成为人们的选择。不少低龄孩子学会了打游戏,甚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懒得动弹的后果随之而来:户外活动不足,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障碍少年增多。如何让孩子的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精彩,是成年人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孩子成屏奴,家长难辞其咎。解决低龄化的屏幕依赖,应该由其监护人正确引导和监督。家长日常应该多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走出门,呼吸新鲜空气,见识外面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别宅在屋子里当“屏奴”。
作者:李兆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