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220多所小学中,抽取5所心理教育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1%的孩子因各种心理困扰,以集体或个体的身份向心理老师咨询或接受辅导。
从去年6月1日至今年5月底,5所小学在校生总数5575人,其中进行心理咨询或接受心理辅导的1718人。各校的心理咨询室接待的主要是10岁以上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占咨询者的75%。而一、二、三年级孩子的心理问题,一般以父母来心理小屋咨询的形式呈现,约占25%。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关系问题成为人们咨询的重点,约占来访者的40%。其次,亲子关系困惑、青春期困惑、学业压力茫然等也占较大比重,分别占到了31%、15%、14%。
心理老师分析认为,同学关系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的独生子女正遭遇“社会化”障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青春期提前到四、五、六年级。但提前来临的青春期问题,多数孩子不知所措,就出现了青春期问题。学业压力则有来自老师的,更有来自家长的。
一项心理调查的“意外”答卷:
最讨厌的人——妈妈和班主任
“最讨厌的人是谁?”,有的同学在问卷中填上了“妈妈”、“班主任”。
这是调查中出现的“意外”问题。
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序的心理问题:焦虑、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同时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问卷中,有的学生在“最讨厌的人是谁”一栏内填写“妈妈”、“班主任”;“最苦恼的事”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一个初二女生,画了一只小狗,名字是“花花”,下面注上“花花是我惟一知心的朋友”;最希望的事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一些很优秀的学生高考过后竟然声嘶力竭地大叫,并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
700多孩子询问活着为什么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700多名小学生询问的问题。
“学业问题”是诱因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咨询的问题几乎无一例外是从“学业问题”开始的。
“而有意思的是,根据咨询结果看,孩子心理问题只有不足两成的案例真正是学业问题,其次是师生关系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多数会落到家庭关系上来。”
这些学业问题未必是困扰他的真正核心问题,只是表现在这些方面,造成中小学生心理困扰往往在背后有更为隐秘的成因。
观察发现,童年期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部分父母的做法让孩子感到不被爱,或者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某种需要时,孩子会通过人际交往、学业等方面“制造问题”来表达“抗议”。咨询中有60%孩子谈到学习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而自己学习不快乐,学习没意思,或者教师对待同学不公正、“势利”(偏好成绩好的学生)、不被关注和重视而产生的“对抗”。总体来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本人的“需要”照顾不周,是引起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的最大成因。
编辑:齐小川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