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指的是国民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的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润减少,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
经济危机不仅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也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的卓有远见的代言人,比如说马丁•沃夫,非常明确的指出,如果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状态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所见的金融危机还会重现。
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生一次危机。
二战之后,经济危机不仅出现在核心发达国家,发展国家也经常出现,而且影响全世界,最著名的如日本经济危机,亚洲经济危机等,据专家统计,人类历史上一共发生过六次堪称毁灭性灾难的经济危机,它们是: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Tulpenmanie,荷兰文)、1720年的“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1837年的“恐慌”(The Panic of 1837)、1907年的“银行危机”(The Bank Panic of 1907)、1929年的“大崩溃”(The 1929 Crisis)以及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 of 1987)。这些大型的经济危机,一般80年到100年发生一次。
因此如何熨平经济周期,避免经济危机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经济周期的分法,有人将经济周期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周期,比如认为不对,繁荣和萧条之间没有衰退这个周期,实际情况是经济危机爆发,经济马上就崩溃,随之就进入萧条,中间没有间隔。从经济危机爆发到经济复苏之前,这段时间应该算一个时间段,没必要分开。
经济的周期应该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过热四个阶段,之所以将过热做为一个阶段,是因为过热与繁荣是不同的,繁荣是正常的,过热是不正常的,过热比如金融市场的泡沫已经非常明显,比如企业过度投资已经非常明显等,比如经济已经出现通胀的苗头,比如大宗商品开始大幅价格上涨,这都是经济过热周期的苗头,经济过热阶段非常重要,也是最需要治理的阶段,西方国家不对经济过热进行治理,所以总发生经济危机,而中国总是阶段性的治理过热,所以几乎没有解决危机。
关于经济周期原因的研究,西方经济学者提出了众多的经济周期理论,综合概括为两类,即外因论和内因论。外因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的某些事物的波动。如战争、革命、选择;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和天气,等等。内因论则是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某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来解释导致社会经济周期性循环往复地上下波动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储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等。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