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中原工学院的近百名大学生接到通知,参与该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一个“社会实践”。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被带到一处工地,分发了安全帽冒充农民工,在寒风中站了两个多小时,迎接公司领导的视察。(12月21日《大河报》
如果不详细读完这则新闻,或者人们会将形式主义的帽子给其戴上。但在详细的阅读之后,这件事并非形式主义那么简单。学生被社团拉去,充当农民工,为的就是在社会实践证明上增添分数。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学校的管理而言,如果刻意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量化的话,无疑就会走入形式主义的牢笼中。那就是,对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到底应该如何进行的问题,这就是学校管理的困境和疏漏之处。对于学生而言,一旦学校要求其进行社会实践的分数,他们就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比如,这次比较荒诞的“学生冒充农民工”的事件,如果没有学校的硬性要求,他们会去相信社团吗?
从学校的管理出发,要求社会实践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如何要求就应该有着详细的细则,在这个细则中,真假与否应该是第一位的。即能否真正防止学生的社会实践变成一种形式,而应该发挥社会实践的真实做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当看到学生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迎接所谓的公司领导视察的时候。社团的负责人应该对此感到汗颜,为何将学生带到现场,从而酿成这样的一出闹剧,社团本身也应该反思。因为在现实中,社团往往已经演变成为学校中一个小小的组织,甚至就是学校内部的一个“社会”,社会上的规则已经在社团内部流转。于是,学校管理的漏洞就与社团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
社团在社会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没有错,但是如何展示,能否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而如何避免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被利用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对于学校本身的规定来说,如何量化管理社会实践是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将社会实践与课程的发挥伸展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另外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甄别虚假信息至关重要。如果连真假都不能辨认的话,那么,这样的能力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所以说,在学生参与诸如冒充农民工的实践过程中,既然发现是虚假和冒充行为,为何当初要站立两个小时呢?为何没有学生勇敢站出来说出事情的真相?这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在“学生冒充农民工”的这个事件中,最应该质疑的乃是学校的管理本身,是学校有了社会实践的规定才将学生的神经都紧绷起来,而在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的考核上面,又没有详细的细则,只是要求最终的量化细则。在这样的层面上,所有的学生将会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下,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去实践,另外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团组织去完成社会实践的最终指标,而无论哪一种形式,无疑都暗藏玄机,需要提高警惕。
作者:王传言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