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5月1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向人教社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为误传,出版社并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去删除一篇经典之作。(5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看来,《背影》离开教材也仅仅是误会一场。但是,这个误会也不是空穴来风。在前期的网络留言里,大多数人都反对《背影》离开教科书,认为这是经典文章,不能因为有“违反交规”内容让它死去。在我看来,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为一篇文章的去留纠结。时代在发展,什么都在与时俱进,何况每一个经典都会成为过去。
在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父亲跳下站台、穿过铁道到对面买橘子。虽然说,我们不见得对这样的“违反交规”行为太在意。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最大的看点是父爱温暖,“违反交规”只是一个小瑕疵。公平的说,这样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会有影响的。当然,这并不是非要让《背影》离开的理由。但是,教育教学也需要适应时代特点。在这个时代,我们最难以扭转的就是中国式闯红灯,这已然成了伤痛,而父爱里的“违反交规”也有这样的无奈,父爱是父爱,不遵守交通规则是不遵守交通规则,需要分开看。假如,这是一篇今人写的文章,如果发表,是不是就会对这个情节进行修改?
在以往那个时代,看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多大问题,环境不一样,认知不一样,穿过铁道兴许就是当时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如今则不同,穿过铁道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实际上,教科书里此类的文章还是众多的。比如《铁人王进喜》这篇文章,这种为了公共利益牺牲健康的义举和担当,在那个时代自然是美好的事物。而把这篇文章宣扬的精神放到这个时代,就应该是有问题的。我们倡导劳逸结合的科学生活,我们倡导8小时工作制,我们倡导劳动权益,而王进喜的精神显然是和这些都违背的。
是的,看一篇文章主要看内涵,但是,当很多经典文章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有勇气放弃坚守,让教科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当然,这并不是非要让经典都退出教科书,而是要有所选择,退出或者是不退出,都不应该太纠结。只是,教科书是需要与时俱进的,要增加符合时代特征的文章。如果我们一直都非要坚守经典的话,与古时候的教科书相比,我们不是一样流失了很多经典吗?难道我们只有死死抱着《三字经》才是对经典的尊重?
在我看来,我们不妨学会放弃和前行。这些教科书的内容都已经经典几十年了,内容离孩子遥远了不少,什么都需要俱进,教科书俱进一次又何妨。我们是不是需要增加一些更新的内容,比如反映反腐倡廉的,反映社会公平的,反映舌尖安全的好小说、好散文呢?
与时俱进的教材,让《背影》留下一个“背影”又何妨?
作者:郭元鹏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