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压岁钱调查,官二代凭啥“水涨船高”

2014-02-10 13:00:0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别让铜臭玷污了孩子

  春节给孩子“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压岁钱的传统寓意渐渐走样,发压岁钱反而成为了“大人们拼面子、孩子们比数量”的竞技场。近日,记者调查北京90名10到13岁孩子统计发现,孩子们共收压岁钱43.8万元,人均收到4867元压岁钱,比去年上涨了5%。其中,收得最多的孩子,压岁钱有2万元,收得最少的为0元。(新京报 2月10日)

  其实,所谓的“压岁钱”准确来讲,应该写作“压祟钱”,是长辈给晚辈喜钱,更是避邪去魔的护身符。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也叫“厌胜钱”、“大压胜钱”,是一种市面上不流通、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自汉始,经唐、宋、元、明、清几代兴衰更迭,压岁钱也不过是一枚“大钱”,从不以数量取胜,何以到现而今却成为了一场比拼、一种竞技了呢?

  “压岁钱走样了”,这是近年来亿万中国人共同的心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收入的增长,压岁钱也“与时俱进”、“稳步增长”,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人们给的越来越“累”,孩子们“收”的越来越“胆战心惊”。就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每月25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除去各项日常开支,剩下的屈指可数,在春节期间如此“送压岁钱”,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有“来”有“往”,情况可能还要好一些;然而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白领”一族,真可以说是“鸭梨山大”。

  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气氛,但是这种“氛围”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的。常听人们抱怨“新年越来越没有年味”,是的,收入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这个“年”我们反而过的大不如从前,为什么?

  因为过年不再是走亲访友、交流感情、互赠祝福的节日,反而成为了请吃、送礼、拼酒、比阔的代名词。因为祝福没了,感情淡了,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年味”自然也就越来越淡了,而“压岁钱”问题也仅仅是一个表象。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压岁钱的多少,而在于人们的认知和出发点。在很多时候,与其说这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不如说这是大人们之间的一场面子游戏。给的多面子就大?给的少就失了面子?这是一种何其荒唐的看法!送孩子压岁钱,送的应该是一种祝福,而不是大人之间面子的比拼,更不是一种利益交换,莫让金钱冲淡了节日的喜庆。

  孩子不是利益交换的通道,不要让孩子掺杂在利益的交易中。人情往来,人情世故,是大人们的事情,与孩子无关,他们应该做的就是开开心心的过节,快快乐乐的享受生活。

  压岁钱给或者不给,孩子就在那里,不惊不喜。让孩子开开心心过个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过年”的味道,这将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新年礼物,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悟。别让春节沾染了铜臭气,更别让铜臭玷污了孩子们的快乐。

  作者:董立坤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