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怀古:游杨震祠记

2014-02-17 06:02:59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游杨震祠记

  出了潼关县城,寥落的迎宾大道上,远远看去有一座雕塑,带着好奇,我赶上前去,仰头一看,是一位夫子形象,看他相貌凛然,端庄严肃,神情蔼然,所着服饰为宽大的汉服装束,一手持卷,一手伸出,似有迎大宾之意。我想上前握手问好,可是先生高高在上,哪能够到。先生为谁?汉白玉石雕下座工笔正楷书写“杨震”二字,久闻先生大名,谁人不晓“四知”典故。先生暮夜拒金可谓流芳千古,令人钦慕。转过石座之侧,有关于先生的介绍,书写为:杨震(?-前124),字伯起,东汉弘农(今潼关水峪口村)人。长期从教,人称“关西夫子”。五十岁入仕途,官至太尉。以“四知”拒金名扬古今,因称“四知先生”。杨震死后葬于潼关四知村。石座之后为笔力遒劲的“关西夫子”四个大字。我绕石雕前后欣赏,适逢一老者晨练,上前与老人搭讪,老人给我指点,顺前面大路直走,到老潼关,再向西到吊桥,就是杨震墓。我感谢老人指点,遂下决心前去一看。

  到的老潼关,前后欣赏游玩了两个多小时,这才起身去看杨震墓,由于路况不熟,于是再三询问了几位当地人,确定方向无误,于是直朝西走。沿途我想,杨震墓是啥样?不会只是一座坟墓吧!像这样的一位流芳千古的古代名人,应该像司马迁一样有个像样的祠堂吧!至少不会像洛滨镇附近的邓艾墓那样荒草凄凄吧!去往的路途都很平坦,沿途可见黄河湿地,还有黄河渭河洛河三河的交汇处,看了看,河面甚是壮阔,但是心里还是惦记着杨震墓,于是又向前走,不多时,便见一开阔广场,广场前是高大的牌坊,看这气势,心中猜想肯定是杨震墓了。停好车来,急忙拿出相机,先从正面拍摄,牌坊上横联为“四知坊”三个大字,上联为“千古潼关清风明月廉声远”,下联为“万寻华岳剑影莲峰正气高”,整个字体大气遒劲有力,与石立的大气高远的牌坊相得益彰,横联“四知坊”取自先生的暮夜拒金的“四知”故事,典型突出,也可理解为四知村的牌坊,因为先生寖处即为“四知村”,可见人们对先生高风亮节的仰慕;上联和下联分别为一实一虚,突出了先生廉洁的品质,也同时喻意先生的正气可凌华岳,与青山同在。时值春节时期,游客不多,宽大的广场稀稀落落,我沿着正面依序参观。又遇到先前所见汉白玉杨震雕塑,介绍和前面一样。我再没有停留,就向正门走去,询问工作人员,方知不需买票,只有亮出证件即可进去参观。我暗喜,这有何难,随即亮出自己证件,即就参观。

  我先站在门口端详,但见祠堂门楼气势雄伟,俨然城墙造型,其简朴之气韵,颇有秦汉建筑风貌,青砖素门,不用朱漆或者其他色料,正好暗合先生简朴清廉之风格,设计者可见很是动了心思。门楼有三个门,正中上方为“杨震公祠”,两边左右各为“秦风”“汉韵”。正门两边上下联分别为“一座雄关踞河岳汤池铁壁”“四知太守昭清廉竹节梅风”,门楼上方这时还有游客走动。我急忙拿出相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拍摄,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从正门进去,前面就是“四知堂”,其建筑风格一缕如前,都是秦风汉韵,粗犷简朴,不过这巍峨的展厅上面也是楼阁相连,重檐飞檐面貌,大气厚重,震慑人心。走上台阶,但见四知堂两边各有两联,为“日畏四知勤政爱民安社稷”“夜扪三省奉公守法正乾坤”。入得大厅,但见“清风正气”四个大字扑面而来,给人心灵的激荡,又两边联语为“扬正气倡廉风天知地晓”“震朝纲祛贿赂古鉴今察”,而前面则是令人敬慕万分的杨震坐像,但见杨公正气凌霄汉,眉宇间目光如炬,似乎要把那污浊看透。展厅周围是根据杨公生平塑造的故事情景,一为“暮夜却金”,下题“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人不知?!”一为“焚诗过湖”,讲的是杨震和夫人乘船过洞庭湖,行至半途风浪大作。舟人说是河神作怪,请求杨震拿出金钱投入河中,以求平安。杨震说:“我两袖清风,哪里有钱!”经舟人苦苦哀求,杨震无奈说:“我拿不出钱来,就写诗来代替吧。”遂写下四句诗:“杨震为官一身清,哪有金钱祭河神。平生不做亏心事,船到江心任你沉。”杨震命人将诗笺焚化,将纸灰撒入湖中。夫人为了表示虔诚,背着杨震拔下头钗,投入湖中,这样一来,顿时风平浪静,安全过湖。回到官署当晚,夫人购鱼给大家压惊,不料从鱼腹中发现了自己投往湖中的头钗,众人莫不称奇。这个故事文学性很强,也带有传奇色彩,令人啧啧称奇,可见杨震清廉都感动了鬼神。在这个故事的下面则有题写“正气浩然----邪气奈何?!”另外还有“礼葬潼亭”,讲的是杨震被平反昭雪之后,儿子们从陕县迎回灵柩,改葬于潼亭。下葬之日,远近毕至,仪式非常隆重,人们都借此表达对这位刚直清廉老人的敬重之情。更多的还有杨震给子孙留下的精神财富,他以清廉自律给后代树立了榜样,其儿子,孙子,曾孙都先后做到了太尉,被世人称为“一门四太尉”,“四世三公”。当然,杨震的美名也扬遍四海,各地都有纪念之所。

  出的展厅,两边分别是清风廊,这里展出了自周公旦到清朝林则徐等一百多名清廉官员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即是“清官墙”上的概括“一切思维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民”—老百姓。”因此,清官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在十八界三中全会反腐倡廉之际,这样的清官文化是应该大力推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如毛泽东曾经讲过的:古人都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共产党人呢?

  清风廊后是杨震墓园,整个墓园布局大气浑厚而又简朴,气氛隆重,庄严肃穆。墓区前有稳实敦厚的城阙,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城阙让我想起了乾陵墓区前的城阙,给人庄严隆重之感。紧接着城阙之后是威严的石狮,威武的石马,还有高贵稳重的石象,它们像忠实的卫士一样守卫着这里,俨然有一种不可侵犯之势。走过这些威武的石兽们,就是一座高台,上面置放一鼎,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之意。这样的布局更加衬托的墓园庄重尊贵,令人肃然起敬,是啊!作为朝廷官员,手执权柄,其一举一动也常常关系到国家安危,喻意何尝不是这样的呢?鼎后则是杨震墓,墓前有祭坛,祭坛上刻写一个大大的“廉”,祭坛之后则是一块墓碑,当我走到墓碑前,感觉怎么像镜子,原来是墓碑用两块玻璃包装,稍远可照人,近看是古人所题写“杨震墓”的字样。这样的设置颇为机智,正好与正门后背“千古人镜”相映,意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和杨震作为镜子照一照,看是否做到了清正廉洁。这正是唐太宗称誉魏征的两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样的寓意可谓深厚矣!杨震墓两边各有一华表,还有钟鼓楼等建筑,更能增加威仪。旁边也有家族成员几人,周围松柏长青,荷池清冽,整个墓冢背靠渭河,给人以深邃之感。如此前临华岳,背依大河,可谓气吞山河!让人感慨万千!

  作者:郭军平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