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换矿泉水

2013-10-06 18:20:35  来源: 央视网

小字体大字体

  没有“利诱” 也要爱护环境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拿着旅途中产生的垃圾,游客能在指定的兑换处换取矿泉水,骊山景区的这个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既调动了游客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为环卫工减少了工作量,又让旅客感受到了管理者的贴心,为景区加分,可谓一举两得。

  看来,要想缓解不断涌来的人流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景区管理者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骊山景区的经验对于其他景区也有借鉴意义。与其被动地埋怨游人素质低,或者单纯加派人手进行清理,不如像骊山景区那样,通过一些管理方式上的细微变化,抓住游客的心理,为景区的环境压力“减负”。

  当然,景区环境的维护不只是管理者的事,管理者想到的好办法,也只有游客配合才能起到效果。事实上,即便是在骊山景区,记者还是看到了不少乱扔的垃圾,这种情况就让人感觉很痛心。对于个别我行我素的人,还有什么好方法呢?难道真的要把“敬酒”换成“罚酒”,让游客在战战兢兢中完成旅行吗?

  一旦景区成了陋习的展示台,旅游也就变味了。游客们自觉爱护环境的行为,为保持景区的美丽做了贡献,也是为自己的旅行创造更好的氛围。相反,那些图一时之爽,用随手丢弃的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伤害到的还是自己。

  从目前的报道来看,骊山景区的垃圾换水活动,确实起到了效果。这至少说明一点,对人们来说,把垃圾带到指定的地点,并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值得思考的是,没有了换取矿泉水的“利诱”,还有多少人会把这件力所能及的事坚持下去?假期是对景区管理者的一场考试,也带给游客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