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说,正式会议也经常采用名字+职务的称谓,“这种名字+职务的叫法更亲切”。
如果领导是特殊姓氏,如傅、付、符或戴、贾,则也多采用名字+职务的做法,“不论正副职,都不可直接叫傅局。这样叫正职领导,降低了正职领导级别;叫副职领导,显得别有用心。至于姓贾,更不可能叫姓+职务,要么直接叫职务,要么就叫名字+职务。”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曾发文总结官场中的姓氏谐音难题:范局’、‘史科’,最好不要简称,改用全称”;对于姓席、辜、祖、舒、岳的副职领导,最好不简称,否则就会导致“祖副”(祖父)、“岳副”(岳父)等。
东北一地级市的副处级干部王涛也表示,“名字+职务”或“姓名+职务”的叫法,最普遍也最标准,“肯定不会出错,更不会让领导反感。”
而巡视员、调研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则称呼其对应的行政级别,“巡视员对应的级别是厅局级,调研员对应的级别是处级,所以要叫×局、×处,如果直接叫巡视员、调研员,有的领导特别是从领导职务转为非领导职务的,就会不高兴。当然也有人不在乎,我们单位的几个调研员,我们就叫王调、张调”。
他说,官场称谓另一“注意事项”就是“叫大不叫小”,“县市的委办局,虽然行政级别只是科级,最好叫局长”。
张伟说,一些政府部门的称呼和行政级别容易导致“误读”,这时对领导干部的称呼更应注意,“比如正部级单位,除了某某部部长,还有某某办主任、某某委主任、某某局局长。这些单位的主任、局长都是部级领导,如果叫主任、局长,就把领导叫低了,所以也叫部长”。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