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在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前,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发生故障。国防科工局25日表示,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有关方面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排查。
自2013年12月2日发射升空以来,月球探测器一路充满悬念却有惊无险,这是它传来的第一个“坏消息”。月面工作的40多天里,它累计行走100多米,在多个探测点成功开展探测工作,所携测月雷达、全景相机、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均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出现意外是正常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说。
人类已经开展的130次探月活动成功率约一半,失败原因大多在于无法着陆。而国外的探测活动表明,即使在成功登陆地外天体之后,严峻的环境仍然可能让探测器陷入通信中断、方向迷失、车体无法动弹等困境。
“由于月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夹角很小,月面地形对温度的影响更大,某些方面的环境比火星更为恶劣。”杨宇光说,在“玉兔”登月之前,世界上仅有苏联成功开展过无人月球车的探测活动,人类对于辐射、月尘、温差等月面环境因素的认知仍然非常有限。
重约140千克的“玉兔”号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仅仅是移动分系统,就包括了6个车轮、6个行进驱动机构、4个转向驱动机构、左右摇臂悬架和差动机构等部件。复杂的月面环境,对构造复杂的月球车的可靠性带来了极大挑战。
“有人说‘造火箭容易造汽车难’,难就难在元器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可靠性取决于理论研究、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等方面的水平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保证可靠性、提高可靠性绝非易事。”杨宇光说。
此前,随着软着陆的完美实现和就位探测与巡视勘查的顺利开展,嫦娥三号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科学没有一帆风顺,任何探索都在曲折中前进。”杨宇光认为,无论是否能够排除月球车目前的故障,想方设法应对故障,都将加深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提高探月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和工程实施水平。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