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路过某大商店,看到门口有几位小女孩在散发广告,也塞给我一张。
我一向最讨厌广告,认为广告都是骗人,或者说是忽悠人的,本来不想要。但想到散发广告的孩子无辜,他们不过是被商家顾用来挣一点劳务费的,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搞些社会实践,似乎应该支持,就接了一张,而且当面认真看了一眼。才发现内容与门口墙上贴的大幅广告内容是一样的。说是某名牌电视多少年店庆,让利销售云云。
最醒目的几行大字说明,51吋液晶电视,打折后售价竟然不到三千元。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前不久我刚买了一个50吋的液晶电视,也是名牌,托熟人还花了接近5千元,现在一下子省2千,真是太贱了!
老伴就连忙掏出手机给侄女打电话,让她来买,因为侄女来看望我们时说过,她的电视总出毛病,无法正常看了,想换个新的。
侄女接到电话说来就来了,我们跟她到商店楼上一看,才知道,别的同类电视,还是原价,50吋的一般要5千到7千元。即使这个牌号的电视,也是3千、4千不等,有的也要5千多,还声明不再享受几百元的价格补贴等等。优惠活动要到后天,想买先交50元现金订购,同时领走价格超过50元的赠品。各种型号的电视都在放着节目,只看屏幕画面,顾客根本无法辨别好坏。这就让人糊涂了,到底怎么回事啊?
看样子,别人也疑惑,因为订购的人虽然有,但决不是抢购,多数人在犹豫着,似乎在担心被忽悠了。
打电话通过亲戚问一位在那商店工作的熟人,告诉我们是厂家叫那样卖的,详细情况他们也不知道,但是说,那种牌号的电视质量还行,相中了可以买。事情很清楚,所谓优惠打折,说白了,就是厂家促销的一个价格游戏。其实并不省钱。越降价越贵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这让我想到一句俗语:“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意思就是说,不管多贱,吃亏的总是买家。
想到一个当年在老家流传的故事:有一天,村上来了一个卖醋的,一边卖,一边吆喝:“卖醋哩!都来买醋。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翻来覆去,都是这两句话。老年是小两,16两一斤。一葫芦四两,半斤应该是两葫芦啊?给四葫芦,不就沾大光了啊?那人看着也跟个憨子一样,人们认为他喊错了,就都抢着来买,而且都是买四葫芦,交半斤的钱。那人把挑来的两桶醋卖的差不多了,就再回去挑,出村不远,一看旁边没人,就用旁边的坑塘里的水加满了。
扭头回去,继续吆喝:“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人们照常买。
这个故事只是传说,人们听了也是哈哈一笑,没人去考证真假。但买卖人忽悠顾客却是事实,不挣钱谁干啊?
所以,我对打折商品一直存有戒心,认为商家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多挣钱。如果真降价,也是质量出了问题,或者是滞销商品。真正的好东西,原价还难买到,是从来不会打折的。
别的事也是一样。宣传某种工作光荣,就是那种工作最不光荣的时候。等那种工作成了最受欢迎的工作,就没人再宣传了。
列宁的一句话:“在市场上叫卖得最凶的人,往往是想把最糟糕的货物推销出去的商贩”,真的很有道理。
侄女后来听我的意见,买了一个比较贵的。我觉得商家贵贱都有原因,都要挣钱,相对来说,贵的总会质量好一些。只要自己经济条件允许,买贵点的好。
我记住一条:只要做人不打折,别的东西,打折不打折无所谓!
作者:李民增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