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并非爱出游之人。但在十年前,实在拗不过朋友的邀请,便和她收拾好行囊,去丽江—泸沽湖这条线游玩了一番。偶然间,看到一篇写丽江的文章,顿时勾起了我对她的记忆,便萌生了写此文的念头。
那一年,赶在深秋之前,我和好友米米背上行囊,一早就随旅游团队出发,开始进入云南这一段旅程。经过火车和大巴车的交替飞驰,终于在当天夜里到达丽江古城。那时,夜空正飘着濛濛细雨。雨幕中,古城那壮美的轮廓,被无数个高挂的红灯笼点缀得若隐若现,充满了古韵和诗意。这是古城留给我最初的印象。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现有6200多住户,以纳西族为主,部分汉、白、藏族,总人口近25000人。古城依山顺水,街巷密布尤如迷阵,以四方街为城中心。古城房屋院落用石料和木料构造而成,继承了古建筑亭台楼阁的遗风。古城最大的特点是河水绕城,石桥纵错,灯笼高挂。
行走在古城街巷,定会为那纤尘不染的石径路面感叹。每逢雨水渗落,五花石径光泽恍如天外。听其声响,有昔日马邦的吆吆喝之声,沿石径古城进入中旬,一路人烟,步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古城游人如织,勤劳聪明的纳西人家便在古城开铺营业。富有民族特色的披风、挂毯、铜器、银器、雕刻、手绘等工艺品都具有较高的纪念价值。
到古城不可不听一场纳西古乐。据说纳西古乐是明清时,传到丽江的中原道教洞经音乐。古乐会场面恢宏,一邦老者身穿古衣手拿乐器,神采焕发的端坐在台上,他们已是积几十年的千锤百炼技艺精湛,演奏的古乐空灵悠远,神秘而又让人震动,所以对于纳西古乐更有“天籁”、“仙乐”之说。这古乐会的核心人物是宣科,才能特殊,乐有灵气、学有鬼气,若无他存在,丽江也许会突然寂寞很多。
在古城河两岸,聚集了各色的酒吧:书香型、动感型、豪放型,也有纯生意型的,总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中外游客聚首一堂,听着现代音乐吃着韩国烧烤,欣赏他乡美丽的夜景,用心去领略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风情。此外,古城的腊像馆、赖家大院、七一街与文巷74号、建洛过等都是好地方。而丽江第一面、稣油茶、丽江粑粑、纳西面包、黄豆面都别具风味不可不尝。
丽江的灿烂文化、浓厚的民俗风情岂是一纸间就能尽说的。100个人就有100座大研古城,她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让世人更多的去了解她,欣赏她珍爱她。
在丽江停留两日后,我们便和团友乘坐大巴车转往另一个目的地—泸沽湖。一路蜿蜒曲折,一路欢歌笑语,团友们完全忘却了坐长途车的疲惫。十几个小时后,进入了另一番天地。
泸沽湖的景色是天然纯美不加修饰的。湖水泛蓝群山环绕,一眼望不到边。湖里游船不停往返,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沿湖畔的小石路前行,一侧绿树成行木质护栏整齐,另一侧商住客栈前后相连。客栈大院面向湖心,底层为店铺,二、三楼为旅舍。一间间出售旅游产品的店铺间隔着不同风格的酒吧,促进了旅游区的繁华与热闹。泸沽湖是最后一个母系社会,妇女占主导地位,当地的摩梭族人仍保持着走婚的习俗。
到达泸沽湖的当晚,导游带我们去参加煹火晚会。
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中间烧着熊熊的煹火。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游客和当地的摩梭族青年男女,围成一个很大的圈跳锅装,聚集到一块尽情跳舞歌唱。晚会的保留节目是“对歌”。所谓对歌,就是游客与摩梭族那些高大英俊的小伙子、美丽的摩梭姑娘轮番上阵唱歌,人数不限歌曲类型不限但要保持连续性。期间,我被几个爱捣乱的团友推到中间去对唱。横下心后,我唱起了《敖包相会》。唱到一半,上来一个摩梭青年跟我对唱,大家热烈的为我们鼓掌,那种欢畅别提有多浓了。
泸沽湖民风纯朴,当地人热情善良勤劳。临湖的自助烧烤很有特色,一间间的小棚屋,几条长木凳几张小桌,一个铁皮烤箱。洗干净成串的土豆、牦牛肉、羊肉、茄子、银鱼等依次排开,各色佐料由游客自行调配,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难题,但若是手艺不到家就很可能吃到“烤碳”。
次日,团队分组划船到湖中岛屿游玩。
诺大的湖面,山水相映美不胜收。每条船都由一个摩梭族小伙子掌舵,游客一人一个木桨,我们一边奋力划桨一边高歌谈笑。天是那么蓝,风是那么柔,令人心醉不已。之后,我们还访问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欣赏茶道,在草地骑马,与摩梭青年摔跤,拍照留影,记录下那难忘精彩的每个瞬间。
金秋相约云南行,车轮滚滚送客行
丽江古城花石径,小桥流水万家灯
群山映影泸沽湖,放歌划桨众生悦
转眼回程心依依,但留美景长存心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不经意中,十年已过。而今的丽江、泸沽湖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致?如若有机会,我定会故地重游,而非在记忆里搜寻她们当初的美。
作者:陈凤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