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昨天,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黄维在迎接该校6900名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语出惊人。对于“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创新型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他坦言,自己并不太赞同,并且在多个场合、包括正式场合也阐述了这一观点。(9月30日现代快报)
黄维认为,中国大学的水平与质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取得了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我国的基础研究已经与世界接近全面接轨,在相当多的领域已与国际同步甚至在个别增长点上实现了超越,已经处于从跟踪到并行发展。”
黄校长还说,2011年我国研发投入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在科学论文方面,我国已达到与主要创新性国家总量并行的阶段,而且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近十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排世界第六位。“这是钱学森先生所没有关注到、感受到、体验到、参与到的。”
黄校长判断,十年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果真如此,当然是好事。9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去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6.47万篇,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虽然还有不小差距。
另外,身在高校,黄维校长对当下学术界乱象不可能视而不见。论文变身商品,论文代写、代发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据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因违规将出版权转让给文化公司,制造大量垃圾论文的《经济生活文摘》日前被主管部门依法吊销期刊出版许可证。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研学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是,近年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之风愈演愈烈。表现之一就是学术造假,垃圾论文满天飞。这样的学术研究,不仅对社会发展无益,还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极大浪费。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对于近年来科技界科研道德失范、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我们既不能因为存在外在的社会因素而宽宥那些道德失范的个人,也不能只追究道德失范者的个人责任而看不到这些失范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对待科研道德失范问题,既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努力建立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约束机制,为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创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由此可见,黄维校长还是过于乐观了。学术不端需要花大力气加以治理。学术不端的评判标准与道德评判标准毕竟不是一回事。治理学术不端,一方面,要在加强加强立法的同时,制定科研道德规范,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另一方面,要对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依法查处,使学术不端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惟有如此,南工大黄维校长的美好愿望才能变为现实。
作者:张卫斌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