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值不值是教育与市场脱节需求所致

2013-09-03 01:32:3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这条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论。昨日,一万多名网友在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时,七成网友均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即大部分人认为读大学无用!(《成都商报》9月2日)

 
  诚然,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好或找不到工作,甚至社会上流传着“本科到处有,硕士满街走,只有博士才能抖一抖”的俏皮话。同时,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物质化、功利化意识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一切东西都得用金钱衡量,即使本该是用来增长自身知识的读书也要看划不划算。在这种形式下,就使得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一定范围土壤上得以滋生、蔓延。到底致使“读书无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值得深究。
 
  一方面高校盲目扩招,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数量在逐年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就业市场的容量却没能赶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再之仓促扩招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大学生的知识沉旧、转化率低、依赖性强、创造力弱,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
 
  另一方面尤其是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导致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一、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在入学时还是热门专业毕业时就变成冷门专业;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二、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就造成了就业难的现状,这就形成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尴尬局面,他们认为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际,和读没读大学都一个样,也就在人们脑海有了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想法。
 
  造成“读书无用”的原因,主要还在于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所致。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调整产业结构,也要在调整教育结构上面下功夫。换句话说,要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着手,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有效地否定“读书无用论”的论断。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使国民经济增长尽快从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驱动模式转变。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就需要高成次、高素质型人才,这就将大大扩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第二,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更重视产业的区域发展平衡性,更注重地区布局的合理性,分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第三,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使高等教育更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高等院校应该主动面向劳动力市场,认真调研劳动力市场现状,科学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层次结构,不断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增强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改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防止高校“千校一面”的雷同化趋势,突出特色和优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职业教育放到特殊重要的位置,对综合类院校、专业院校、高职院校等进行细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校,应该面向社会需求,紧紧抓住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作者:罗红
稿源:齐网
  编辑:时小川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