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强被围攻,理性何时才能战胜从众?

2013-10-11 16:14:16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近日,夏俊峰儿子夏健强的一些画因为类似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的作品,在网络上引起“抄袭”争议。网上对夏健强作品是否侵权的争论则激烈得多。但令人寒心的是,许多批评声音十分尖刻、刺耳,对夏健强抱持“有罪推定”态度,欲污名之而后快,已脱离就事论事的范畴。(新京报社论10月11日)

  一个12岁的孩子,即便是模仿几米的画,能画的这么好,也是一种才能,我们本着平和的心态,都应该赞叹两声。但实际上,许多网友“口无遮拦”,声讨夏健强的“抄袭”行为,更有甚者,认为几米公司应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新京报社论认为,“对付一个正在学画画的无辜孩子,这样的质疑和“监督”是一种堕落。”

  的确,这样的质疑和“监督”是一种堕落,因为事实已经在网友的传声筒中变了。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指出,群体的最大心理特征就是从众。从众是有风险和代价的,一旦造势者所造的势不符合客观事实,那么从众行为就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判断,进而对某些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网友此次围攻夏健强,就是从众行为的经典演绎,在声讨洪流中,许多网友才脱离了就事论事的范畴。

  此前,夏俊峰之妻张晶已在微博上公开向几米表示歉意,争取谅解。而几米公司墨色国际则发表声明,表示不会走法院途径。明摆着,当时双方都对此事不“在意”。反观网友们的举动,好像是夏健强的画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似的,比几米公司还着急,这种担心似乎就太不必要了。

  很多人都知道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很多人也知道网民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很多人更知道网民经常从众,但是总是有很多人,不断地加入到从众的队伍中,围观的,看热闹的,数不胜数。网络时代何时才能变成理性时代,而不是从众时代?信息化使网友们对新闻事件和评论的消费变成了“快餐式消费”,一个论坛,一个微博,一个用户,一个标题,一句评论,外加一个鼠标,一场场网络事件,管它是对是错,谣言还是真相,也不管声讨的对象是谁,先转了再说。

  这是弹指间的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也是没有经过头脑思考的行为,正是这样的行为,对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造成伤害。而夏健强这个刚刚失去父亲的12岁男孩,正是受害者之一。网民需要参与,但是参与需要理性,需要有责任感,也需要有关怀。

 

  作者:陶建武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