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秦子嘉在文章《为什么中国记者喜欢举报小姐?》中写道:“央视记者挟央视之威、挟媒体所谓的监督权利,去暗访这类行业,本身就已经犯了‘只见芝麻、不见西瓜’的错误。中国比这类事情重要得多的新闻,从来不见央视记者正经去报道。他们敢暗访楼堂馆所吗?不敢。他们敢暗访黑砖窑吗?不敢。他们敢暗访血汗工厂吗?不敢。有时候是真不敢,有时候是真下不了那份苦力。”
这种意见也是网友最普遍的意见,即认为扫黄不是央视优先该做的事。某网站排在最前被“顶”了9000多次的一条跟帖就是“记者还是去干点正事吧”。(腾讯网)
此次暗访曝露了民众对记者压抑很久的负面情绪,实质原因并不是一次暗访或报道。同样,2010年5月11日夜,身着治安、巡警、特警多种警服的数十警察突然清查北京东三环外的“天上人间”夜总会。而当时的反对舆论并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央视义正辞严多次报道扫黄镜头被当成体制的象征,蹲地抱头掩面的失足少女却被想像成了被压迫被欺凌的底层。这种鲜明的对比决定了央视扫黄舆情的负面影响。又因舆论对央视的习惯性不满,还有官场性乱象的传闻引发的民怨,借此一并爆发。而对于“东莞挺住”、“东莞不哭”这种标语评论,也突出了不同阶级,不同性别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曝光并扫除东莞色情业之后,需要直面其中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东莞扫黄说明的问题并不仅仅限制于卖淫嫖娼,它同样说明了社会性质问题:一是涉及几千万人的就业糊口乃至体面致富需求;二是更多无业女性人口、单身和无性家庭的身心需求。而这些都是本性需求,单靠媒体和舆论是无法改变的。中国是一个有3000万光棍、有众多需要解决性需求的人,假如打掉色情行业而这些人口无法得到生理或心理需求爆发的后果是不敢想象的,而中国作为强奸、性侵案频发国家,若没有色情业的“分流”,社会治安将恶化,幼女的权利更得不到保障。
因此扫黄的根本是要纠正东莞的经济发展方向、解决社会矛盾。单纯的扫黄只能达到镇痛止痒的效果,却无法从根本上铲除这颗社会毒瘤。因此除了扫黄的雷厉风行之外,深层次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问题的解决才是清源之道。
作者:吴倩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