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惠来县的郑雄坤终于找到了失散18年的儿子,原来他的儿子被人卖到了河源的一户人家。能够找到儿子源于“网遇”。父亲在网上发布了找儿子的信息,恰巧儿子也在网上发布了寻找父母的信息。幸运的是爷俩都是在同一家寻亲网站发布的信息。(2月16日《南都网》)
郑雄坤的儿子失踪的时候,才3岁。为了寻找儿子,他失去了很多,停止了工作、倾家荡产,但是,找到了儿子他又是值得的。在为这对父子的奇遇鼓掌的同时,我们也是需要思索的。
如果仅仅依靠警方,这对父子还有团聚的机会吗?如果仅仅是倾家荡产,这对父子还有团聚的机会吗?如果仅仅靠着自己的寻找,这对父子还有团聚的机会吗?可以说,以上这三个寻找孩子的方式,都不是他找到孩子的因素。如果没有这次“网上邂逅”,如果没有无巧不成书的的奇遇,他们或许今生都无缘相见。
这样的奇遇人间能有几回?这样的幸运能有几次?还记得一个个自费寻亲的人吧,他们几十年不上班,四处流浪寻找,可是始终没有任何结果。这说明什么?面对人海茫茫,个体力量只是一滴水,落到干涸的土地上就会无影无踪。可以说,靠自己的力量要想找到孩子,几乎等于在万万千千条大海里打捞一个针尖。尽管,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有人在为此忙碌着、奔波着、风雨着。有的时候并不是我们说的“心若在梦就在”,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有些孩子已经不在这个世间了,那得另说。可是,如果这些被拐骗的孩子,依然活在这个世间,他们不能与父母团圆就是一种尴尬。当然,中国地大物博、人海茫茫,但是,如果多做些事情的话,他们的团圆不应该是个梦。
一个方面,警方需要多做些事情。被拐骗的孩子势必会上户口。在我们国家实施的是准生证、出生证齐全的上户口制度。这些孩子的户口是如何通过审批的?即使领养的孩子也需要有民政部门证明,这些孩子有吗?。如果户口关口严格了,就会减少买卖孩子的现象。因为没有户口,几乎寸步难行,考学、结婚、生子、就业都需要身份证。
另一个方面,政府媒体需要为寻亲免费服务。眼下是有寻亲网站,但要么是商业性质的,要么是公益人士建立的。由于网站众多杂乱,影响力不大,很难受到关注,或者说仅仅是“圈内人”在关注,这就给寻亲打了折扣。我们的国家媒体是不是也该有行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各地党报党刊是不是可以建立固定的“寻亲版块”,用媒体的力量为他们的“心若在梦就在”做些事情?
三是,需要对目前的寻亲网站进行公益性整合,搞成一家大型的网站,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散乱场面,零散的网站难以形成瞩目点,你在这家网站找儿子,他在那家网站找父亲。还会有郑雄坤父子的“网上邂逅”吗?
网上邂逅”的父子团圆人间能有几回?“网上邂逅”的父子团圆是惊奇更是无奈。我们该为失踪的孩子做些什么呢?
作者:郭元鹏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