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金”要求汇到账号,让人情变冷

2014-04-28 09:18:01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两年前,孙先生大学毕业留在了合肥,同学则去了广州,双方联系中断。前日上午,该同学突然给孙先生打来电话说要结婚了,希望孙先生参加婚礼。当孙先生表示自己不能去后,同学却说会将银行账号发过来,孙先生可将“礼金”汇到账号上,表示“人不到礼要到”。(4月28日京江晚报)

  老同学要结婚了,孙先生如果有时间参加,顺便会会老同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孙先生的确不能去,或者不想去,老同学应该表示理解。毕竟孙先生与老同学毕业后天各一方,两年都没联系,足以说明彼此交情一般。老让孙先生将“礼金”汇到账银行号上,这种身不能至、礼金裸奔的做法,不仅让孙某感觉很不舒服,也让人情变了味。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讲究“礼尚往来”。只是,现在随礼的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送礼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有人甚至把人情交往当成了一种生财之道。有报道,湖北某地农村就连母猪下崽也要大宴宾朋。人情交往变成了“认钱”交往,让很多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交往“水涨船高”可以理解。但是,人间真情毕竟不能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人情的往来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心意到了情义也就到了。盲目攀比,不仅背离了人情交往的本来意义,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演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笔者曾到过韩国。韩国人也有人情往来,但是大多是点到为止,真正做到了“礼轻情意重”。例如,韩国人同事搬家,往往就送一卷卫生纸,象征着同事间的友情长长久久,永远扯不断。卷纸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卷纸本身的价值。

  “一切向钱看”曾经是我们这个社会引以为耻的价值观。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价值观悄然改变,不少人不知不觉就掉进了钱眼里。去年底,益普索(IPSOS)对20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受访中国人表示,会根据自己拥有的东西衡量个人成功,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调查国家的反馈,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出13个百分点。对这一问题回答的全球平均值为34%,土耳其、巴西、韩国、波兰都在平均值之上,加拿大、英国、西班牙、瑞典则是比例最低的国家。

  人情的异化其实是人们价值观的异化。不少人坚信“礼多人不怪”,人情交往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为人处世哲学。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认为,过去30年所展示的最致命的变化,不是贪婪的疯涨,而是市场和市场价值观侵入了它们本不属于的那些生活领域,包括健康、教育、家庭生活、自然、艺术、公民义务等。

  对物质的追求本身没有错。然而,一个民族一旦陷入金钱的泥潭是非常危险的事。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它犹如一种毒药侵蚀着人们灵魂,败坏着社会的风气。事实也是如此:一方面人情债越来越沉重;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日益淡漠。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遏制不正常的人情消费,让人情回归人间真情,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廉洁从政,带头移风易俗,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良好的民风;主流媒体必须负起责任,不能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还要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制度机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在全社会真正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

  作者:张卫斌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