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天捐肾救母感动天地

2014-04-02 10:29:2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双重的不幸降临在荆州一个普通家庭:34岁的母亲周璐患双肾衰竭需要换肾救命,7岁的儿子陈孝天患脑瘤命悬一线。生离死别间,陈孝天的生命走到尽头,他和他的家人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捐肾救母。为了让儿子的生命在自己的身体里得到延续,母亲周璐屡次拒绝后,最终含泪答应。今晨,小孝天在医院不幸离世,孝天的肾脏即将植入母亲周璐的体内。(4月2日荆楚网)

  在母亲周璐的眼中,小孝天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是她全部的希望和依靠。孝天的奶奶陆元秀曾问孝天:想不想救妈妈?孝天毫不犹豫回答:“想!我要救妈妈。”7岁的陈孝天病危之际捐肾救母,小小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文革期间,孝道曾经被作为“封资修”遭到批判,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不少家庭。

  现实的景象是,为了子女,做父母的可以付出全部。而不少做子女的,对自己的父母往往是另一副德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个调查显示,87.6%的人希望父母住进养老地产。充分折射出老人是“累赘”的心态。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安置房小区,老人住车库的现象相当普遍,通风采光条件堪忧。至于这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是单调,缺少天伦之乐,缺少子女关爱。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现在的情形是,爱幼有过之,尊老渐渐被遗忘。只是在每年的重阳节,人们才想到老人。重阳节一过,老人这个“道具”就被束之高阁,尊老敬老并没有成为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

  孝心之所以变得如此稀缺、如此弥足珍贵,全社会都要深刻反思。虽然我们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道德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空泛无力,甚至缺失。社会舆论推崇的是扭曲的价值观,“成功”成为衡量学生成才的唯一价值尺度。有个别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对学生宣扬“不成功不要来见我”成功哲学。扭曲的价值观甚嚣尘上,无时无刻不在毒害着年轻人。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弃。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首当其冲。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应当纠正“英雄只问成绩”的错误倾向。把如何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小小少年陈孝天捐肾救母,感动天地,感动你我,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孝顺课。

  作者:张卫斌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 健康

推广

频道推荐

社会 | 娱乐 | 女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