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样本
用半年的时间做出一个产品,在微软内部看来,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按照微软过去的习惯,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最终发布可能需要30-36个月的时间,而“小冰”的开发只用了6个月。同时,对于这款产品,陆奇不但亲自对团队给予指导,还大胆让Bing中国团队进行尝试,不断试错。
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因为微软正对Bing中国的策略进行大幅调整。以往,Bing的产品研发都会以美国为先,然后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但调整后的策略是,必应未来会强调“中国为先”。
陆奇此前在公司内部表示,微软和必应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进军中国移动互联市场的,中国将作为必应在移动互联领域的新特区。在中国,必应也将加大本地创新与市场开发力度,给用户带来更接地气的产品。无疑,“小冰”就是这样一款本地化的产品。
实际上,除了中国团队推出的“小冰”外,微软还在全球推出了语音助手Cortana。这两款产品,在功能上有一定的重合性。但是,为何微软会支持中国团队推出“小冰”?
“小冰”项目首席开发总监景鲲表示,WP系统的语音助手Cortana和“小冰”都是根植于Bing搜索的大数据基础之上,Cortana在WP系统上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而“小冰”则是以低姿态进去其他公司的生态系统提供服务。他说:如果从扎根中国本地市场的角度来看,“小冰”在中国的重要度甚至高于此前的微软语音助手Cortana。
据悉,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小冰”在聊天中大部分情况都不会发出跳转链接,这也意味着“小冰”难以进行搜索倒流。“小冰”团队成员表示,对微软来讲,“小冰”是一个很大的用户群的接触和数据的来源,更大的价值是优化必应的数据结构和接触用户。(罗亮)
编辑:齐若凡
相关信息
我说两句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