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游客大规模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事情。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九寨沟,由于景区人太多,部分游客未赶上公交车,情绪激动而引发拥堵。(网易新闻10月4日)
今年国庆节是我国首部《旅游法》实施后的第一个长假,人们对出游品质充满希望。但令人遗憾的是,其间仍有路上堵成“一锅粥”、景点大量游客滞留、导游变相强迫消费等情况发生。我国旅游资源稀缺,尤其是精品资源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导致“黄金粥”里的“哀”与“稠”。另外,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之后,十一黄金周的出行人数也在以10%的速度上涨;我国实行了“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自驾游的数量也出现了猛增。
黄金周里,不少景区的接待能力受到了游客的质疑。如何避免类似数千人滞留九寨沟的情况发生?笔者认为,景区应该在节前做好科学的接待规划。开展一个预售票的制度,同时告诉人们,景区能够容纳多少人。如果先行通报,就不会出现因为进不去、买不了票出现抗议等情况。“滞留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畅通与管理欠缺。景区与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规划、预报和引导作用。
另外,我国带薪休假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出现“黄金粥”不可避免。国家采取集中放假的方式,必然会导致游客扎堆出行、热点景区拥堵。景区管理容量的问题,与管理效率、旅游的物理容量、游客游玩全程所需的时间等有关,应当综合计算,给出最佳游客数量。但我国的景点一直以来并没有严格的人流控制,所以导致出现人山人海、旅游体验也随之下降的局面。景区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统计每日接待游客数量,还应该根据可容纳游客上限,通过广播、微博、网站等媒体实时传播信息,主动发布安全预警,方便游客进行出行选择。
中国假期拥堵的现状,国人的心态也许应该更平和一些。节假日交通拥堵的问题,全世界发展中和发达国家都无法回避,应首先视为“不可避免”,再寻解决之道。从拥挤的交通到挤爆景区的人潮,种种现象都是国人“假日渴求”的表现。要提升黄金周的“含金量”,亟须打好“大算盘”。我们期待,通过制度设计将“假日渴求”转化为“细水长流”。既减轻交通、景区的负担,也切实提高国民的出游质量。
旅行本是件惬意的事情,期待在政府和游客共同努力下,能够完善公民带薪休假制度、景区管理制度、旅游预警机制,提高国民的文明出行、绿色出行意识,避免黄金周变成 “不出游遗憾、出游就会堵心”的纠结假期,告别“黄金粥”里的“哀”与“稠”,真正做到快乐出行,让心灵去旅行!
作者:乔雨田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