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

2013-10-22 05:17:53  来源: 百度知道

小字体大字体

  【舍利子】 此时要点到本来上,在紧要关头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郑重的意思。

  【是诸法空相】 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如果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心没有法了,所以是因缘生、生而不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不是造作出来的空。古人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诸法是说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总是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遂当他实有,彼此固执住了,争执就此多了。这个相字,应作义字解,下面正点到不生不灭的原理。

  【不生不灭】 佛经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这一句,须知宇宙间一切一切连我的思想五蕴等等,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说布不能自生为布,是无自性的,须赖众缘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单靠他缘,还不能离我这个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么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为两面也都是缘生,两无实体,只是一个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无因生,现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没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没有成布的果。以此类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现在虽有相,终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灭;但现在的假相,却有个假灭,只是不自灭,如布烧成灰,布不能自烧;不他灭,虽有火烧,终不能离了布;不共灭,不无因灭,都是一个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不生不灭,所以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一对一对的都是因分别而缘生,统统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来是空相;因世事无一不由相对而成,苦恼也由相对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过暂时有这个虚妄相,那又何必执为实体呢?既不执有,亦不废有;即一切法,离一切法;既此用,离此用;心如长空万里,包罗一切,自在无住,此是诸法空相的本来面目,亦即无心可心的本来面目。但众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众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彻者是菩萨,都是有挂碍。所谓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

  种种。以上五句,判为本来分,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紧是这一点,切勿忽过。

  【是故】 此是决定的口气。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这“无”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无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为现在虽有幻相,但毕竟是无,毋庸执取以为实有而生法见,添许多烦恼。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为是缘生的,无自性的,无实体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断灭;佛菩萨也要用以度众生,救世间无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开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过圣人明白本来空,所以无法执;众生迷了,遂生颠倒,这是众生的大挂碍。因为地狱众生,挂碍在具足多分贪嗔痴,鬼道挂碍于多分的贪,畜道挂碍于多分的痴,魔道挂碍于多分的嗔,人道挂碍于半分的贪嗔痴,天道挂碍于少分的贪。这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尘六识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烦恼挂碍。化除了,当下即是菩提;所以烦恼菩提,同是这个东西。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七、触缘受:接触之后,就受苦受乐而生种种感觉。八、受缘爱:如成年以后,就有强盛的爱欲。九、爱缘取:有了爱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驰求。十、取缘有:取得就有了,是有业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缘生: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转入未来。十二、生缘老死:有生就有灭,一切本是梦幻泡影,终必变灭,老死是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无明未灭,再来一转,生生世世转辗不已,遂有六道轮回,总是无明作祟。乃至两个字,是由无明跳至老死,中间略去十位。这十二因缘,位位都依据无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缘起,根本无有。尽者,极也,就是无之极也,言无亦无有也,是绝对不可得的意思。所以无明非有实体,如空中华,梦中事;梦中非无,及至梦醒,了不可得。可惜众生不能断无明,缘缘而下,无有穷期,无非是惑业苦。缘觉虽已悟到十二因缘,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见不净而生挂碍。

  【无苦集灭道】 这是声闻执取四谛法,而生挂碍。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就是四种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众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贪、嗔、痴。后世有三苦:地狱、鬼、畜生。更有三灾八难苦、坏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无寄托苦,这是苦谛。却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无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这是集谛。灭是消灭的意思,断一切苦,归到清净寂灭。因为结业既灭,则无生死的患累,这是灭谛。但要灭除那集合的诸苦,必得有个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离一切苦,到涅盘乐,这是道谛。声闻执此法见以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变易生死却不易了。倘明本来空,知此四谛法,不过一时的缘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实是因上色空,不必执取,便无挂碍了。

  【无智亦无得】 这是菩萨的挂碍。菩萨执取六度万行诸法,以为确有智慧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罗蜜的行相,微细的法见不曾净,所以不到究竟涅盘地。从前阿难问佛如何是烦恼地狱种性?佛说行六波罗蜜行是烦恼地狱种;如我能布施,因见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厌恶,是烦恼地狱种;我能持戒等等,因见别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厌恨,是烦恼地狱种。这就是弥陀经上说的见浊,是名染法,染糊涂了。况且有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别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灯佛所得佛授记,成无上菩提,世尊当时并不取以为胜,因为知道性空!实无少法可得,不过名为菩提而已。所以菩萨必到法无我的时候,才是挂碍净尽。

  【以无所得故】 这是总结一句,极言上面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以上十三句判为法用分,为第四段,说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启发,也不受法缚了。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