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培训3年 考试合格后方可从医

2014-02-22 11:51:37  来源: 新浪

小字体大字体

全国百姓口碑医院-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一项针对数十万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改革正在全国铺开:今后所有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才可以从事医生工作。

  此项改革的推动有望从整体上提高全国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基层医生也有望得到高水平的培训,缓解人才不足的难题。从长远看,也有利于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按照规划目标,2015年,全国31个省(区、市)要全面启动这一工作。2020年,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所有新进医师从事临床必须全部通过规范化培训。届时,各级医疗机构均不能聘用未经过规范化培训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

  以前培训两极分化

  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比如美国,一名医学院毕业生从院校毕业后,想要成为医生,起码要经过三关:首先通过一次全国性考试,并面试申请医院,获得住院医师的机会,其次是为期3—4年培训,最后通过执照考试,成为一名合格医师。

  中国是为数不多尚未建立这一制度的国家之一。多年来,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规范的毕业后教育,只是在工作岗位接受所在医院的培训。

  “培训制度、内容、水平因单位而异,地区间差异悬殊。既缺乏严格培训制度,也缺乏统一考核认证。因此培训出来的医师水平参差不齐。”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王辰说。比如,同一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如果一个三甲医院,一个进入乡镇医院,几年之后,两人业务能力可能就会有天壤之别。进了三甲医院的毕业生,会接受高水准的培训,医疗水平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比如从上世纪2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在全国最早探索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出一大批临床专家。在基层医院的,往往一进门就被固定在某个岗位,接触的病种单一且重复,医生水平也受到局限。事实上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医学生受聘进入三级医院,尽管会接受住院医师培训,但由于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实践中往往存在以“高学历代替临床水平”的现象。

  “多年来,中国医学教育只输送合格的毕业生,却没有提供合格的医生”,2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在上海的一次交流会上直言。

  王辰认为,改革后不论学生分配到什么医院,接受的都是标准化培训,这有利于各地医疗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