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以来,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主持人王刚被质疑错砸“宝贝”事件备受各界关注,如今风波升级,一位被砸掉“宝贝”的收藏者将北京电视台和王刚告上法庭。(10月17日人民网)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在场的文物专家围绕着桌上的藏品走上一圈,拿出来看看,然后一锤定音,鉴定真假,主持人则在观众的惊呼声中一锤将假文物砸得粉碎,这是鉴宝节目中并不少见的情节。
之所以这次王刚砸宝事件引发强烈关注,其背后的原因正是近年来国内电视鉴宝节目在取得火爆收视率的同时,曝出鉴定流程不严谨、找托上节目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收藏类、鉴宝类节目之多,可用“泛滥成灾”形容。而许多鉴宝节目,其实改成“鉴钱”更恰当。专家也好,观众也好,注意力多不是在一件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上,而只是关心它“值多少钱”!报出一个大价钱,皆大欢喜。而电视台为了吸引眼球,设计的一些环节也有不谨慎之处。特别是“砸宝环节”给社会传导的东西是值得探讨的。很多民众会误认为凡是‘假’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应该把它砸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东西是真是假,由于认识的局限,一开始不容易做出客观真实的判断。一来就把它砸了,很可能伤及到文物,无论是作为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会受损。错误的传播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物的保护。另外,什么样的专家有资格对文物做出鉴定,这是一个乱象。
笔者以为,鉴宝乱象的出现,就因为大家只关注价格。对很多收藏者来说,他们收藏的不是历史,收藏的是金额;而对不少鉴定者来说,他们鉴定的不是文化,鉴定的也是金额。大家都拿人民币的数额说话,使得“值多少钱”成为收藏热中唯一通用语言。
对于京城砸宝第一案,也算是剑指电视鉴宝的“痛处”。当然,作为观众的我们,对鉴宝节目不必太认真。真正想要收藏的毕竟是小众群体,他们可能会比较在意专家给出的收藏意见。但由于各类鉴宝节目质量的参差不齐,会对收藏者起到一些误导,因此,还是像大多数观众一样,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学到点知识就好。
作者:谌馨悦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