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到底何为二次无机气溶胶

2014-01-01 04:33:26  来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

小字体大字体

  【果壳分析】

  青蛙陨石(环境地理博士)

  所谓二次气溶胶,就是指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或颗粒态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紫外光、臭氧、OH自由基等引起的光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大气颗粒物。也就是说,二次气溶胶其实是独立于排放源的新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因此,进行源解析时,通常把二次气溶胶单独作为一个污染源进行研究。

  二次气溶胶产生的光化学反应很复杂,很多大气污染物(如NOx、SO2、VOCs、O3等)均可以参与到光化学反应中,而且反应也分为气态污染物之间的反应以及污染物在大气颗粒物界面上的反应等。也正是因为这个复杂性,“二次气溶胶”可以认为是污染物源解析的一个“筐”,不论什么来源的污染物最终都可能被归入到“二次气溶胶”这个筐中。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一直热炒的“汽车尾气”没有出现在张仁健老师的这篇论文中。

  从这篇文章的数据看,二次气溶胶主要体现为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贡献,也就是说这些二次气溶胶可能主要是由SO2、NOx和NH4发生反应得来的。这三种污染物的来源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等都脱不了干系。所以实际上二次气溶胶也是间接来源于燃煤、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的,汽车尾气的贡献不止4%这么小。

  其实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所谓气溶胶的源解析,使用指标的差异和解析方法的不同可以使结果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现在任何所谓“明确”PM2.5来源的新闻报道都是片面的,科研人员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结果“明确”了来源。大家只要知道一个笼统的结果就可以了(比如这个新闻中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污染主要来源”),详细的排放行为(诸如汽车尾气排放、燃煤排放、做饭排放、烧秸秆排放等)的贡献都存在不确定性,不要过分解读。何况,这篇文章研究的是2009-2010年初的情况,与媒体热炒PM2.5的2011-2013年的情况未必一样(中国的发展速度那么快),也没必要拿这些结果说事。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