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内容增补与课题的延续
1997年3月,一桩突如其来的官司改变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命运走向。书中陆曾称原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龙潜留下了很多年后依然使“中山大学教工闻之胆战心惊‘豪语”。对于当时那段历史的讲述,招致龙潜两位女儿的不满。2000年,法院最终判决:在陆键东未对《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中有关龙潜的部分内容进行删改之前,三联书店及陆键东不得重印、发行该书;陆键东及三联书店还应公开向龙潜的家属发表致歉声明。这也是《档案法》实施迄今,“因利用和引用档案而引发的唯一一起司法案件”(冯伯群语)。
一晃13年过去。2012年7月,在三联书店的周年店庆上,《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责编、现任三联副总编辑潘振平告诉陆键东,十多年来,三联一直受到读者有关“何时再版”的问询。双方就此拍板,今年推出修订版。出于种种顾虑,陆键东未对风波及修订透露更多内容,他强调一点,即“当今《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仍有社会需求,这是最大的正事”。而南都记者从他处了解到,原版中的“风波”部分此次得以保留,而人名则由“中山大学某领导人”做替换。
陈寅恪的小女儿陈美延还告诉南都记者,陆著再版之际,她们姐妹向陆键东提出对相关人士补充采访的请求。据她回忆,由于当年下干校,不在父母身旁,“有一位我们家里请的护士朱佩贞,在我父母亲最困难的时候,她把两老视作家人一样照顾、护理。如果抬出去斗,她表示一定要以护理人员的身份在旁保护。你不会知道当时的气氛,她有这样的勇气,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我们家属对她更是充满感激。”
谈及陆键东的这本书,陈美延表示,陆键东花了很多精力去搜集资料,“这点我们作为家属的确很佩服他。他确实很尽心尽力。”
对于修订版,张求会也提出两点期许“第一是把史料用得更加新鲜、完备一点,让证据链条更完整;第二是类似于“电视片解说词”那种文学语调少一点。”
“其实也到了修订的时候。”张求会说:“1995年到现在接近20年的时间有足够历史材料的积累,厚度够了。有些问题可以破解谜团的;有些问题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你当时的判断跟推测,跟后来披露的史料能否衔接。”他举例,根据台湾《传记文学》上刘广定《陈寅恪先生1949年的选择》、郭长城《陈寅恪有无来台意愿析论》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陈寅恪及其夫人曾细心筛选一批私人文物跟随中研院史语所搬迁到台湾。这批文物,对陈家来说,‘相当重要’而且‘十分珍贵’。”此外,修订版中对余英时“诗史互证”、“以陈释陈”,也该重新予以客观评价。
南都:出版后相关部门曾正式调查,能否简要谈谈,当时三联书店是如何回应的?
陆键东:可以说没有三联,就没有这本书。首先也只有三联书店敢出这样的书。当时已经知道北京方面在做调查,但三联书店事后才以轻描淡写的语气告诉我这件事情。三联的意思很清楚,他们要保护作者。
南都:此次再版增补了哪些内容?能否谈谈。
陆键东:在我个人,似不好细说增补了哪些内容,这有自吹之嫌。可是作为一个后学,我可以说是终身受益于陈先生。
本书这次重新刊布,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内容上,新注入我历年来的研究心得与思考,并补入当年尚未知道的一些重要史迹,比如陈寅恪“文革”期间被允许留用的唯一一个护士的有关回忆等等。此外,我年轻时候读《三国志》,非常喜欢裴松之注释《三国志》的方式,以为裴注是将《史记》中的写作手段“互见法”有所发展,运用到精纯,创一新例。故此,亦较多运用了裴注的方式。私心以为,新刊本尚有可观之处。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