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是中国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东昌毛笔,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而来,在元朝已有制作,有过历史的辉煌。2012年,东昌毛笔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中叶,曾是东昌毛笔制造业的兴隆时期,从业者千余人,产品除销往本省各地外,还远销往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东昌作坊,书笔两行”即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清朝顺治三年开科大考,聊城人傅以渐用东昌毛笔书写华章,深得顺治皇帝的赞赏,御笔钦点为头名状元。傅以渐后来为康熙的老师。康熙到聊城,也曾用东昌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提写了“神光钟映”的匾额,至今仍高悬光岳楼上。康熙六十年,聊城人邓中岳用东昌毛笔进京应试,被康熙朱批“字压天下”,钦点为头名状元。海源阁的创始人杨以增用东昌毛笔撰写了《重修光岳楼记》碑文,从此东昌毛笔闻名遐迩。
1949年后,聊城的制笔业再度兴起,从精选原料、改进传统工艺入手来提高产品质量,并相继用苏杭产的优质羊毛、兔毛等制作出“极品精选长锋大楷”、“极品精制中楷羊毫”和“民主”“和平”等名牌大中小楷笔,销往海内外。舒同、杨萱庭都用东昌毛笔写了不少佳作。1955年,东昌毛笔被评为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第一名。
东昌毛笔有200多个品种,大的用六尺寸猪鬃、羊胡精制而成,可以书写一米见方的字;最小的豪笔只有半寸,可写蝇头小楷。其中,手工毛笔的制作大体分为水盆和干琢两大工序。水盆工序制作笔头,在水盆里,通过尖利的牛骨梳子,一遍遍地把羊毛和麻梳匀在一起,这个过程就需要三十几遍,如果偷工减料就会影响毛笔的质量,写起字来发叉、按下去抬不起来。最小的毛笔笔头长度只有1厘米左右,加上安在笔仓里的也就是1.5厘米。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乌丙安教授考察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后,给予高度评价,说:“这是国宝,要好好传承下去!”
(杨秀萍 整理)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