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2013-11-19 03:12:4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1月初,三段《一分钟儿童性教育短片》爆红网络。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进行了追踪报道。制作者灰色泰迪熊和他的团队以诙谐好玩的形式,将一个严肃的问题呈现在家长和孩子面前。短片里有葫芦娃、加菲猫、蜡笔小新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明星,这些都成为儿童性教育的素材,并且以手绘的形式来表达,加上配音,内容诙谐幽默且并不露骨,容易接受,被网友评价“靠谱”。

  近几年,网友自制视频在各个社交媒体传播。和那些制作精良,需要许多大明星昼夜奔波地赶通告大力宣传的“大片”不同,这些粗糙的小短片靠的都是网民利用各种社交媒体转发的“口耳相传”,在群众中引起广泛影响。和《一分钟儿童教育短片》一样,这些短片制作者们走的都是接地气的群众路线——靠近劳动人民又被劳动人民选择——如果这个标准没有过时的话,那么他们可以称得上是人民艺术家。这些小短片关注时下热点,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得到观众认可,从而拥有一大批粉丝,每周定期收看甚至只有一首歌时间的小短片。而不是像某些大片,需要各种炒作抢“头条”,寻找枪手作其僵尸粉,在微博上夸赞影片。

  有没有人气,能不能得到大众的共鸣,决定了电影的票房能不能达到投资商的预期。土豆网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拍短片和微电影的队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欧美大片和国内“时尚动感小清新”的短片内外夹击,使中国电影一度陷入青黄不接,不尴不尬的泥沼。电影人们认为那些短片不过是网民们为了调剂生活,“狂拽酷炫吊炸天”且“屌丝”味十足的短片;而观众们则认为那些自诩为“阳春白雪”的电影人的作品根本不能和“奔放洋气国际范”的进口片相提并论。

  专业出身的电影人们汗颜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像《万万没想到》这种一集只有一首歌时间的短片会红得“如此不像话”?

  《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在全国引发一波观影潮,从上自下都在讨论中国电影人什么时候才能拍出一部这样的视觉盛宴。要知道,文化建设是需要长期内化的一个过程,是不能像在计划经济时代,依靠领导者的一句“同志们辛苦了”,劳动者们就像大机器下的一颗螺丝钉昼夜不停地旋转就做出放卫星一样的骄人成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电影一度为了迎合外国友人的胃口,拍摄了多少类型相同、内容雷人、特效山寨且投资巨大的商业大片却不能像低成本电影《失恋33天》,《泰囧》一样赢得观众的口碑,同时又取得巨大收益,最终在贺岁档笑傲江湖。

  就花一首歌的时间思考,怎样拥有观众缘呢?

  首先,努力使自己作品具有独特性——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到外,打造作品的亮点。其次作品要有时代性——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要和历史以及外国区别开来。此外,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民族性,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和岛国人民相比,国产动画片一直被嗤之以鼻。动漫师们总是以资金不够,所以缺乏技术支持作解释。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就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为什么那时候宫崎骏就能《风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即便》这样的佳作呢?资金确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十万个冷笑话》一集也是差不多也就一首歌的时间,但它却是不折不扣依靠百家饭长大的:通过众筹平台募集制作资金。另一部制作精良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的《大鱼·海棠》,一个半月就可以筹得近160万元资金,最多的一个人拿出了50万。这是一个信号:中国观众们并没有放弃国产动画片,只要制作者够真诚,老百姓们就愿意支持。

  性、足球、政治,三者总会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其中的关系多少有点难舍难分的“暧昧”。在大时代的推动下,整个世界跨进11月后,曾经国人或羞涩或胆怯涉及的话题,均呈现出了新的气象——性教育短片红遍网络,中国足球问鼎亚洲,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并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重大决定。单单是其中一个话题的开放,都值得国人为之一振,更何况三者叠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继续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我们需要一个承载我们思想自由表达的载体。精神自由与人文关怀是知识分子最核心的品质,其实在公民社会中,人人都应当有这样的自觉,言为心声,如果自由表达既可以颐养心神、价值独立,兼又能够监督与防止权力滥用,那这将不再仅仅是一种权利,而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网络短片爆红还有一个关键的外在因素:相对宽松的审核制度。我们所有人都渴望一个可以使梦想驰骋的空间,使思想可以表达的时间—— 也许仅仅是一首歌的时间。

 

  作者:杜轶一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