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戏《四郎探母》,四郎杨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思母之情涌上四郎心头。但因为战事,没有萧太后的将令不能过关,郁闷之急。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过关,母子终于得见。
看完这戏,我突然想起在过去的电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一个人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急走,突然一个声音传来:“什么人?举起手来!”“别开枪,自己人。”于是……在戏曲中,铁镜公主是萧太后的女人,是自己人;四郎是铁镜的丈夫,萧太后的姑爷,是铁镜的自己人,也是萧太后的自己人。因为是自己人偷自己人的令箭,所以才那样的巧妙的把令箭给搞走了。
感觉幸好当时是冷兵器时代,即便是四郎把辽国的兵力配备告诉了六郎,只要辽军防守严密,对整个战争还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如果换了现在,只要六郎知道了辽国的兵力部署,哪怕知道萧太后的一个坐标,一枚导弹或者10分钟的火箭炮发射,萧太后恐怕就没了,辽国也就没了。
在我们日常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这个效应几乎适用于各个阶层、各种场合、不同人群。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开明皇帝,在用人方面历来为人称道,但他也喜欢用自己人。宇文士及在入唐以前换过好几个领导,是个拍马屁专家,名声臭得很。有一次唐太宗随口夸一棵树长得好,宇文士及一见,慌忙凑过来围着树夸了好一阵子。唐太宗见了很生气:魏征叫我远离佞臣,我不知道佞臣是谁,刚才一看,原来就是你这小子啊。按正说,既然发现他人品有问题,那干脆不用就是了。事情却不是如此,后来,宇文士及不但没丢乌纱帽,反而一直升迁,最后在公爵位子上寿终正寝。
还有一个叫权万纪的,擅长打小报告,没事儿就陷害看不顺眼的大臣。时间长了,很多大臣看不惯,给组织去反映,最后权被唐太宗痛骂一顿,降职使用。但权说的很多话毕竟是领导需要掌握的,后来权万纪成了唐太宗的御用特务,经常去监视王爷什么的,最后因为告密走风被齐王杀了。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只要自己想知道的,你告诉我,你就是“自己人”,无论是奸臣还是佞臣,骂归骂,用还是会用的。
其实,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用自己人是没有错误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用自己人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更容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旦事业有成,到了利益重新分配的关口,自己人往往会居功自傲,不愿意按着既定的规则去办事,游历于制度之外,最终走向反面。用自己人,一定要防备自己人反水,站到对立面那边去。因为,自己人更知道自己的缺点,更知道如何去对付你。从1996年到2009年,国安在13个联赛主场中仅输给深圳一场,当时的比分为1比4,而深圳队的4粒入球中3球都是由北京籍球员创造的。而这些北京籍球员都是当年的自己人。
关于什么是自己人,网络上有“一起渡过江,一起抗过枪,一起同过床,一起嫖过娼”之说。有人说过,看完《色戒》,知道女人靠不住;看完《投名状》,知道兄弟也靠不住;看完《集结号》,才知道组织更靠不住。这话听起来很好笑,但仔细一想,对自己人的描述真还是入木三分。近年的“二奶造反”、“情人倡廉”,都已经证明了“一起同过床”的“自己人”是靠不住的。
前段发生的“张敬礼事件”,又给“一起嫖过娼”的都是“自己人”划上了问号。据人民网报道“药监局内部通报张敬礼的处理决定后,当场播放了一段视频,是他在"天上人间"被拍到的画面,内容不堪入目。”据熟悉该夜总会的人介绍,包房里肯定不会有酒店安装的摄像头。能够拍到视频只可能是有人偷拍,而这人最可能的就是同行的人。
什么是自己人,自己人就是能忠诚跟随自己,又能做成事,而且不出事的人。只要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愿意跟随你的自己人就会多起来。如果混的不好,即便是亲儿子,也未必能和你是自己人。这事情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不难找到例证。
作者:张洪泉
稿源:时评界
编辑:齐小川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