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个饭局,席间一老板问如何留人,说自己经营多年,手下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留不住人。我告诉他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人能不能留住,一把手很关键。尽管是走人的方式各个不同,但具体原因不过以下几种,均和一把手有关。
一、前恭后倨。在创业之初,为笼络人才,一把手不惜放下身段,对人才送以各种好处,政治上提拔,经济上照顾,生活上关心,唯恐人才流失。等站稳脚跟,事业发达了,跟随的人多了,一把手就开始认为创业初期的人价值不大了,或者说有自己人能顶替了,于是开始怠慢。像当年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一口一个“备”如何,等三足鼎立形成后,再和诸葛亮谈话就是“孤”“朕”如何了。连君主都如此,一个单位一把手还能怎么样?
二、处事不公。企业经营靠的是人才,需要唯才是举,分配是看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给企业带来荣誉。但囿于这样或者那样关系,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照顾的关系增多,一些关系户充斥单位,直接影响到职务、分配、赏罚的公正性,进而影响一些优秀人员的积极性。再加上考核制度偏差,久而久之,走人也在所难免。其实照顾关系有很多方式,完全没有以牺牲事业为代价来照顾。
三、班子混乱。在一些企业内部,一把手为了重用某些人才,大胆启用一些年纪轻、资历浅的新人担任主要干部,同时安排一些年纪大、资历深的老同志做助手。这样看起来是重用了年轻人,配备了强大的领导班子,事实上却给年轻干部埋下巨大隐患。像《水浒传》中杨志丢生辰纲就是因为如此,让杨志押送生辰纲,却安排了两个老干部做助手,结果途中每当杨志执行公务时,老干部就出来说三道四,给犯错误的士兵撑腰,最终整个队伍无法调度,丢生辰纲也就没了悬念。
四、不拘小节。一把手不拘小节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过分的不拘小节,让员工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听到不该听到的,这就不太好了。工作中需要一把手和群众打成一片,但还要保持适当距离。如果一把手天天和群众喝酒到烂醉,不该说的都说了,不该做的也都做了,时间一长,再优秀的人才也对一把手失去敬畏之心。一起洗过脚的一把手,往往再说什么都不太好用了。一旦风吹草动,大多都是鸟散走人。
五、度量太小。对手下不能容忍,一般领导对容忍手下的短处,用其长处,都能做的比较好。但手下一旦取得非常优异成绩,领导往往不能容忍其长。穿小鞋、戴小帽、找小事,最终也是不欢而散。
六、偏听偏信。一把手做到一定的程度,敢于给他汇报的人少了,能听到的真话少了。一般都是一把手喜欢什么,一些人就说什么,弄的上下和谐,其乐融融。做事的人,一般都是低头拉车,很少喜欢给领导汇报,时间一长就和一把手沟通的渠道就不畅通,最终产生人员流失现象。
除了以上六种原因,一把手的任何细微的举动,都可能让手下心惊,进而影响企业大局。鉴于此,一把手如果真想把人留住,继续把事业做好,就要认真考虑上述问题,管好自己。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