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从传统经典中汲取人生智慧

2013-10-03 15:09:05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九、想事、做事、成事
  孙中山先生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郑培民同志讲:“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都把做事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作为党员干部,事业的舞台大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多了,更要很好地想事、干事、做成事。孔子倡导“事思敬”;旬子呼吁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雨在侧而耳不闻”;庄子提倡“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朱熹则要求“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等等。无论是干部还是平民,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大事,不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厚望。因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干好一项事业,必须坚持“谋事为先、干事为重、成事为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达到“自身素质得提高、本职工作结硕果”的目的。
  想事。所谓想事,就是对事情有所思考、有所谋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件事情能否做、怎么做,依靠哪些人去做,身居核心岗位的人,都应该心系职责,权衡利弊,深深思考,细细谋划,而且要做到时时想事、事事皆思,思则有谋、谋则有道。“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在工作中,要多思考、会思考、善思考。思考是参照对比的分析过程,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汲取过程,是锤炼升华的提高过程。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重多请教、多交流,向老同志请教,和新同志交流,向领导请教,和下属交流。听意见、纳建议,通过细致分析,做出理性判断,使决策更科学、办事情更稳妥。与这种要求相比,不少人存在较大差距,常常是“心里懒想事、脑中不思事,以至不明事甚至无所事”,进而导致前进没方向、工作低标准、人生没目标,做人不追求境界、做事不遵从标准,事情做到哪里算哪里,单位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否完成,统统不放在心上,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想达到目的根本是不可能的。
  做事。所谓做事,就是把我们精心思考、谋划的想法付诸实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做事的精神意义,通过做事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走在自己的精神旅程上,只要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有意义的,而所做之事的成败则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做事有两种境界。一是功利的境界,事情及相关的利益是唯一的目的,于是做事时必定会充满焦虑和算计。另一是道德的境界,无论做什么事,都把精神上的收获看得更重要,做事只是灵魂修炼和完善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做人。在当今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我们必须责无旁贷地带头做事,力求“平时事情干在前,险时难时冲在前”,而且要踏踏实实、千方百计地把应该做的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好队伍、育出凝聚力。网上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年轻去问一个智者做事有什么秘诀,老人的回答很值得我们思考。智者说:“年轻人,我用经验告诉你,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精力;能做得‘有声无色’的人,说明他有活力;能做得‘无声有色’的人,说明他有魄力;能做得‘无声无色’的人,那是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也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至“无声无色”,方显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境界。
  成事。如果说想事、做事是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那么成事就应当是终极追求。想事、做事,是成事的基础和前提,而成事则是一个人德才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们必须追求的奋斗目标。成事,就要 “用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现在,在我们周围的确存在“闲人在扰事,庸人在误事,懒人在坏事,难以干成事”的现象。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人办成了不同的结果。有些人把坏事办成了好事,有些人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有的人办成了好事,自己却出了事,最终也坏了事;有的人为了自己没有事,一天到晚不做事,最终把单位的好事拖成了坏事,把工作的小事推成了大事……凡此种种,不一而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时下整顿的“四风”问题当是因根恶首,期待着在整治中彻底得到根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我们坚持做职责范围内的事,做群众急需办的事,做多数人受益的事,做起长远作用的事,就能够干成事,干出一流的事,就能够赢得领导和群众称赞,而无愧于人生,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文中参阅了网上部分作者的观点和内容,在此致以深深谢意!)

  作者:刘启选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