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大楼管大爷进课堂 :边当“学生”边当“先生”

2013-12-10 09:26:40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12月6日晚上7:00,2号教学楼205教室,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胡其柱老师开始为历史系大三学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8:30左右,胡其柱老师讲完了正课,又邀请教室后排一位听课的老大爷,讲述他所经历的这段历史。两人一问一答,70余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听得目不转睛、津津有味。这位被邀请发言的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该教学楼的楼管员刘春继。刘大爷今年68岁,11月份以来,他便成了胡其柱老师课堂的常客,原来一直当“学生”,今天还做起了该课堂的“先生”。

  不忘当初大学梦

  刘春继管理2号教学楼已近十个年头。因为历史原因只上了一年半初中就辍学回家的他,心里一直有个大学梦。他常常在走廊里偷听历史专业的课程。“刚开始,我不好意思走进教室,心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去听课,别人不笑话吗?”

  今年11月的某天,刘春继正在教室外执勤,听到教室里正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这段历史是他亲历过的,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的是自己的经历,不熟悉的是国家的变化。他越听越有感触,便抛下了起初的顾虑,趁课间悄悄坐到最后一排当起了学生。这堂课,刘春继记得清清楚楚,讲的是庐山会议。“胡其柱老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从此,刘春继便成了胡其柱老师课堂上的“常客”。只要是胡老师晚上的课,刘春继都会去听。

  刘春继不但把上课的时间地点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老师讲课的要点,他听课的心得,在这个本子上被记录得工工整整、一丝不乱。课下,他还会主动找胡其柱老师探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亲历者,他也常常与学生们讲述他眼中的那段历史。

  粗粗算下来,刘春继已坚持上了十来节课。他直言,如果高考只考文科的话,他还真想再考一次大学。“我是真没上够学”,采访时,他反复跟记者说道。

  学子与大爷“飙学风”

  历史学专业2011级1班的团支书张亚伟看到刘大爷当起了学生,便把大爷听课的照片上传到了网上。她没有想到,这个帖子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但被无数次转载、顶帖,还引发了本专业甚至校外学生的反思和讨论。“楼管大爷都来听课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这原本是张亚伟配发的照片评论,现在几乎成了历史专业学生的“行动口号”。

  “大爷真的很有国际范儿,原来只听说国外的老人走进教室旁听的,现在,榜样不就在我们身边吗”,历史专业2011级2班的马笑天说道。因为在2号教学楼勤工助学,马笑天经常跟刘春继老人接触,看到老人坚持读书看报,马笑天特别受教育,“咱是交了学费来上学的,可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睡觉或打游戏上”。跟马笑天同班的陈维告诉记者,每次上课看到大爷坐到最后一排认认真真地听、一丝不苟地记,心里就特别钦佩和感动,她和她的闺蜜们也暗暗地跟大爷比赛,“我们的笔记一定不输给大爷”。2011级1班的班长齐虎东则从大爷身上得到了一些启发,“大学本来就是开放的嘛,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跟大爷一样,走进其他学院的教室里听听课,开阔一下眼界”。

  大爷来听课这件事,确实在同学们中间引发了不小的反响。12月8日,历史学专业2011级1班和2班的同学自发组织了“传递正能量与‘学霸大爷’共进步”主题班会,他们还特别邀请了刘春继老人参加。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很受触动。“我们本身就是奔着求知的愿望来的,应该比大爷更要珍惜每一节课”“大爷快70岁了还来听课,咱们也要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

  齐虎东告诉记者,现在,他和他的同学们都纷纷加入了“早睡早起”的大军,每天早上6:30准时开始一天的学习,同学们要跟大爷飙飙学风。

  楼管大爷变“先生”

  胡其柱是跟刘春继老人接触最多的一位老师,他说,“大爷来上自己的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是一种带动,对自己也是一种督促。”现在,为了满足同学们和刘大爷的求知欲,他每次都要重新备课,重新制作课件,尽管这门课已经讲了近十年。

  与大爷探讨过几次后,胡其柱发现大爷作为历史亲历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近现代历史,便试着改革以往只邀请专业教师来讲授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也邀请历史当事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从专业角度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就是要一边看档案文献,一边进行口述采访。邀请听课的刘大爷现场发言,既能提高课堂所授内容的“亲切性”,又能让学生了解口述采访的必要性,可谓一举两得。于是,周五晚的课堂上,楼管大爷从“旁听生”摇身变成了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教书先生”。

  听惯了教师一讲到底传统教学风格的张亚伟,课后颇有感触地说道:“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直观,能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在我们心里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比较新颖,更能激发我们的听课兴趣。”

  胡其柱老师表示,他还准备将这种教学模式继续优化,灵活运用到研究生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来。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即将开展的“20世纪山东乡村社会治理研究”项目,需要依托大量的口述采访,而且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也必须结合口述采访。所以,他计划穿插性地邀请像刘春继一样的历史当事人走进研究生课堂,然后领着学生做现场采访、分析和整理,让他们切实融入到老师们的课题研究中来。

 

  作者:方婧 张萍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