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视曝光称,每杯星巴克拿铁的物料成本不足5元,但在国内却卖到27元,比伦敦、纽约、孟买同款拿铁咖啡都要贵。对于在中国的高利润,星巴克给予了书面声明,称定价基于原料设备、员工福利等多重因素考虑,这样的情况造成了星巴克在全球门店的价格差异大。(10月21日《海峡都市报》)
星巴克究竟贵还是不贵,这个可以用小沈阳的语气调侃的追问一下:究竟是该贵呢?还是不该贵呢?这个问题能够回答的不应该仅仅是星巴克,还有我们自己。星巴克是贵还是不贵,这个可以探讨也可以不探讨,毕竟这是市场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星巴克的“看人下菜”或许不够光彩,但是,我们又是如何成了星巴克们盘子里的菜呢?
一者,需要反思分配制度。按理说,星巴克这样的价格,按照我们人均收入水平,确实贵了点。总体而言我们的收入要比美国等国家低的多,为什么我们人均收入不高,却有人偏偏不在乎几个钱?这就是收入差距的鸿沟造成的,有的人喝杯水都要考量一番,有的人却可以喝名酒,还会喝一瓶倒一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大国,人均收入并不高的我们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是一种悲哀。我们不是钱多人傻,我们是收入分配制度出了问题。当然喝一喝几十元一杯的星巴克还算不上高消费,但是其他奢侈品呢?
二者,需要反思经营理念。星巴克们缘何能够看人下菜?那是我们自己的市场出了问题。是的,一杯咖啡的价值也许就是5元左右,但是,为什么人家用我们的低廉劳动力,用我们的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这么受欢迎?而我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却卖不上价格?有的人说,他们喝的不是一杯咖啡,他们喝的是情调,喝的是服务。试问,我们的商家能不能做到这些。就拿旅游来说吧,你是愿意让导游将刀子架在脖子上,还是想享受无微不至的服务?你是想把钱消费在明处,还是想让商家“解释权归本店所有”?这是因为外来的和尚真的会念经,而我们的商家却把经给念歪了。
三者,需要反思消费理念。价格高的何止是一个星巴克?有些消费者缘何愿意心甘情愿的多花钱,这就是消费理念的问题。什么东西都是这样,越贵越好,越是名牌越好。我们的商家今天搞虚假的10大品牌,明天搞10大最信赖,这都是因为消费者的配合。一个温州产的领带在国内也就几十元,到国外溜一圈,贴上洋商标再回来,就能卖1000多。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不是在选购产品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名头呢?
我们缘何成了看人下菜的星巴克们盘子里的菜,我们别问星巴克,问问我们自己吧!
作者:郭元鹏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