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物上乱涂鸦的消息再次见诸报端。这次受刻刀之伤的,一处是是陕西兴平马嵬镇的唐杨贵妃墓。包砌墓体的青砖上,“白聪玲”三个字清晰扎眼(西部网11.13);另一处是青岛著名的老建筑花石楼,在滑石内壁上五花八门地刻上了“小双、小珊”、“到此一游”、“刘某某我爱你”等内容。(青岛早报11.13)
刻刀,又见刻刀!古龙小说的名字稍加修改,用来做题目再合适不过。
国人爱好在名胜古迹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者心愿,几乎算不得大的新闻了。今年5月份爆出“南京游客金字塔刻字事件”就曾在海内外媒体上火了一把。文物涂鸦损害文物,破坏名声,更是明确的违法《文物法》的行为,需要思考的是,到底什么在吸引游客乐此不疲地刻字?这也许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或者漠视规则的问题,而是与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传统不无关系。
那就是,名教。
五四学者们常称国人思想受纲常名教迫害甚重。名教是个什么教?胡适说:“名教”便是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便是信仰写的字有神力,有魔力的宗教。冯友兰先生发表过一篇很精辟的《名教之分析》,认为名教便是崇拜名词的宗教,是崇拜名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宗教。给孩子取名要测字是名教;小孩子受了惊吓高呼孩子的名字“叫魂”是名教;受了欺负又不敢反抗,背地里用纸条写人名讳咒骂,也是名教。进一步说,春节贴对联是名教;取名字避祖先及尊者讳是名教;贴大字报攻击对手,还是名教。总其要旨,名教就是我们的古代老祖宗深信文字就是魂,深信文字有不可思议的神力。如此说来,在文物上刻字的游客,在有“文气”或者“仙气”的古迹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是以为自己的名字可以沾得这样的气场;刻上爱情誓言或发财梦想,自然也是希望那些字迹能得到文物的魔力,祝其好运吧。而批评这种行为的声音也称“把自己名字刻到墓上,是也想躺进去吗?”或者“现在人胆子真大,连鬼神也不敬了”,这样的说法,也是认为存在文字的魔力。可见无论是否赞同在文物上涂鸦,其语境竟是惊人的相似。
胡适先生批判名教,在文章末了,也喊了口号:打倒名教!名教扫地,中国有望。中国”现代化”自彼时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名教的多半遗存不存在了,可刻字留名的恶习也看得出这名教“古风”遗毒仍重。一个人的不良举动是小事,可这众人久存的陋习就是有了传统文化糟粕影响的背景。改变陋习,不仅需要法律约束,舆论谴责,还需要反恭自查,找一找愿意在文物上挥舞刻刀的脑袋里,有着怎样的文化基因。
作者:薛文超
稿源:齐网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