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上午,大理州在龙山举行大理州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启动仪式。大理州委常委、市委书记褚中志等人来到桃源村桃源码头,走进桃源码头的旅游厕所。褚中志左手拿笤帚扫烟头,右手持铁钳,夹起地面上的脏卫生纸,工作人员则用水冲刷地面,清扫了20分钟。(1月15日《云南信息报》)
市委书记打扫20分钟厕所,至少能带来200分钟热度、引发不下2000万人参与讨论。仅此来看,这则新闻的眼球效应还是够足的,起码能给一些媒体带来点击力。而这样的新闻常见报端,不久前,湖南常德市委书记就带领官员扫起大街,还广获评赞,大概也是这类新闻“前赴后继”的原因之一。
人们好奇的是,市委书记扫了厕所之后,办公室的卫生间是否自己清理,如果还要聘着一个清洁工,为其擦桌、扫地、清厕所,人们就会认为,书记扫厕所,不过一场秀,也会让这条新闻的价值大打折扣。
受“领导带头,群众有劲头”、“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等常规思维的影响,很多工作都要领导带头,这其实是一种认知错位。劳动虽然没有贵贱,分工却有不同。作为市委书记,本职工作就是谋划全局,主抓党务,有很多重要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而扫厕所已有专门的环卫机构在做,书记扫厕所,即使偶尔为之,也是抢人饭碗,而且只能管了一时,管不了长久。
市委书记坚持打扫厕所20分钟,也暴露出几个问题,一是书记捡、冲、洗、刷再在行,也只能说明厕所打扫的好,并不能反映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二是旅游码头作为涉外窗口,为何还存在那种脏乱差的老式厕所?三是书记不去打扫厕所,难道“三清洁”活动就难以推行了吗?如是这样,只能说明政令执行遭遇了肠梗阻,监管环节出现了问题。
要想解决城市环境的脏乱差,重点是做好宣传、引导、督促和检查,通过发挥管理部门优势,积聚广大群众力量,实行常态化管理。笔者到威海旅游,发现威海的厕所很干净,当地导游说,这要归公于市里开展的“厕所革命”,威海的厕所才能一直保持干净。可我们并没见到威海哪一任市委书记上街掏厕所去。书记扫大街、掏厕所,不仅是认知错位,也是一种角色错位,有着浓厚的人治色彩和运动模式。如果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要书记到场,躬力而为,那还不把书记给累趴了?!
由此看来,书记扫厕所,并非好新闻,希望这类新闻早日淡出人们的视野。
作者:叶传龙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