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冀鲁豫者得天下":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纪事

2013-11-20 10:43:36  来源: 齐网-大众日报

小字体大字体

 □记者 肖会 报道

  ▲革命前辈段君毅曾在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工作过。11月16日,段君毅之女段存华(中),参观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

  1943年11月,为加强对冀鲁豫边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通称平原分局,任命黄敬为书记,领导冀鲁豫边和冀南两个区党委。这是中共中央在冀鲁豫边区设置的领导机构,当时的北方局辖晋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山东分局、平原分局的四大分局。从早期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冀鲁豫边区党委领导广大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民主民生运动,并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 本报记者 肖 会

  本报通讯员 刘黎辉 题召伟

  冀鲁豫的红色历史

  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地处河北、河南、山东三省交界地,是历代王侯将相“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淳朴的民风,为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开展新民主主义运动,提供了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就是在这里,带领边区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和历时3年的解放战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90多年前,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在北京、上海等地响起,鲁西大地也睁开了沉睡的眼睛,红色开始浸润这片土地。1925年大革命时期,莘县进步青年孙大安在黄埔军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莘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参与领导了著名的阳谷坡里暴动。

  1934年秋,曾任空军高级防空学校政治部主任的徐宾,以教书为掩护,向本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并建立了村党支部。

  1935年,中共鲁西特委成立,之后又建立了中共鲁西北特委。抗日战争初期,鲁西北党组织相继组建了冀鲁边抗日游击第七大队、农民抗日武装联庄会、鲁西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力量。同时,中共鲁西北特委与原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联合创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起一支约6万人的抗日武装,建立了30个抗日县政府。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会师吴起镇,结束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程,时任党的领导人的张闻天审时度势,提出了“得冀鲁豫者得天下”都著名论断。不久,抗战爆发。党中央发出号召:“脱下长袍,拿起刀枪,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129师挥师东进,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五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创建了冀鲁豫根据地,其中,濮县、范县、观城县和朝城县形成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这里保护和养育了冀鲁豫边区的大量党、政、军、群机关,成为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刘伯承、万里、宋任穷、陈赓等革命老前辈曾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

  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

  走进大张家镇红庙村,就会看到三个紧凑整洁的小院,这就是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所在地。1942年9月,刘少奇来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红庙村,指导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发表了著名的《红庙论时局》讲话。同年10月,中央将时任中共冀中区党委书记的黄敬调任冀鲁豫边区党委书记。

  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黄敬任书记,统一领导冀鲁豫、冀南两个区党委的抗日斗争,分局机关设在红庙村。黄敬领导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实行了精兵简政,开展了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成为各抗日根据地学习的典范。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坚持、巩固和发展。到1945年初,冀鲁豫边区拥有近两千万人口,成为“敌后最大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是联接华中、华东、华北和延安的交通枢纽、战略重地,历经数百次的日军蚕食、扫荡,始终坚强地屹立在华北敌后,打击牵制了敌人,鼓舞了全区、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为赢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创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我党在广大农村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聊城是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在抗战艰苦岁月里,濮阳、范县、观城中心区成为我党抗击日伪军的钢铁堡垒,是联系鲁西、冀南、豫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桥梁,也是沟通华北与华中、太行与太岳的枢纽,被誉为“红色濮范观,边区小延安”。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聊城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总人口不足300万,就有数十万人拿起武器,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千次,消灭日伪军数以万计。涌现了一批英烈屯、英雄村、模范村和许多英雄人物,仅全市在册的知名烈士就达4525名。战争中惨遭敌人杀害和间接伤亡的老百姓达数十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带领鲁西北军政军民同心同德,全力支援前线和新区建设。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3月,仅聊城地区先后掀起了5次大参军运动,有17万余名翻身农民参加了解放军。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聊城党和政府全面配合,圆满完成了协助刘邓大军渡河的任务。刘伯承、邓小平为此发出慰问信,表彰聊城军民“为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了大功”。同时,聊城人民还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解放战争3年中,聊城支前民工、民兵先后参加战役、战斗20余次,出动担架10余万副,大小车40余万辆,民兵、民工200余万人次,牲畜100余万头。先后抽调3000余名干部北上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工作。解放战争中,全市有6325名党员、干部、翻身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