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之后的思考

2013-11-29 08:31:17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记得贾平凹有一首小诗:“题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人遇着/都这样问:/吃了?”这首小诗很有趣,但是很深刻的揭示出了中国人在三中全会以前吃不饱饭的真实情况。

  而如今,距离三中全会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多年,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引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和财富积累,全国人民吃不饱饭的现象可以说已经彻底结束了。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可以说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工业产值的快速加大,乡镇企业的蓬勃兴旺,可以说大大促进了城乡发展,也为农村富余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搞活,企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计划生育政策的坚持执行,都使人们的腰包日渐鼓了起来,而鼓起了腰包的人们不仅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们在子女的教育投资方面等方面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眼下,农村学校的渐行渐远和日渐萧条,都在切切实实的反映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的愿望。而这种愿望几乎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于子女的教育选择上,现在人们的教育选择取向一般是“村镇的学校向县城靠拢,而县城的学校向大中城市靠拢”,为了孩子,大多数的孩子父母陪伴孩子到了县城或者是大中城市打工——陪读。于是,出现了农村人员的极度萧条,除了节假日,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与此同时,在出现“村荒”的窘境面前,是城市人员的极度膨胀。这种现象,有专家预测:走城镇化的道路是未来的趋势,农村的消失是或迟或早的事情;因此,也有专家提出发展千万人口大城市的设想;其实不提发展城市百万人口,千万人口,人口都在像财富流动的规律一样走到哪儿人们就流动到那儿,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然而在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同时,固然为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带来了积极积极建设作用,但是也要同时看到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的负面作用,除了人们要面对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外,城市也在超负的承担人口负荷,城市简直是苦不堪言。近期接连出现的大中城市的“十面霾伏”其实就是城市发出的呻吟和对人们的警告。

  “雾霾重重”的城市环境已经到了极限,大中城市人们的生存质量已经面临挑战。当人们腰包鼓起来后,当家家都可以开着汽车上街的时候,“雾霾”的及时出现,已经在警告我们当我们感到腰包里不缺什么的时候,当我们出现了集体咳嗽而且难以治愈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我们其实缺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蓝天白云和新鲜的空气。

  当我们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追求经济发展;而当我们身体频频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回头才忽然发现,我们对于环境和发展理解的并不是那么十分正确。的确,城市需要减负,城市需要清新的空气;而这些,我们似乎都可以从日渐萧条的农村里找到。于是,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专家预测的荒谬性:“消除农村,走城市化道路的”的短处来。

  农村之衰和城市之兴,必将是此一时,彼一时,存在着此消彼长或者是此长彼消的动态发展变化过程。我们相信,在“雾霾”出现之后,将来更加适宜于人居的良好的清新的环境还应该是农村那一片大好的山水风光。当然,当农村出现人丁兴旺的时候,我们的城市上空一定也会呈现出“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但愿,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能够协调,均衡的向前,而不是目前的“一衰一兴”现象。倘若我们把发展的目光移开城市,聚焦农村,适当的在农村这一片广阔的天地上做文章,也许届时的“农村之兴”就是“城市之福”。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会收到到双赢的良好局面。而我们眼前的“十面霾伏”现象也就有可能真正消失。

 

  作者:郭军平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