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阳谷古阿井阿胶集团公司的报告
阳谷县古阿井阿胶有限公司以其独到的手工制作工艺,生产的极品阿胶享誉全国,远销海外,不但弘扬了国品名药的生产工艺,也造就了名扬天下的长寿品牌国药。伴随着阳谷县阿城镇“阿胶产业园”的规划,这一名品国药也将走出“古阿井”,开始国际化大市场的风云逐鹿。
“取阿井水煮胶,谓之阿胶……”这是东汉《神农百草经》的记载。那么古老的阿井在哪里?为什么历史上只有阿井的水煮出的胶才能是名副其实的阿胶?带着众多的疑问,笔者走进了位于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西南3公里的古阿井阿胶有限公司。
走进气派大方的厂门,笔者远远就能看到被汉白玉栏杆包围的“古阿井”。在阿井的身后,是记载着阿井历史的“阿井亭”,古老苍劲的古树,掩映着古香古色的亭台,勾画出少有的幽静。该厂生产副厂长陶先生说,阿井的发现是源于上古时代的一个传说,神农氏为了拯救世人,便发誓走遍天下名地,尝遍世间百草,当走到阳谷阿城镇这个地方时,因口渴而浑身乏力,实在没有办法继续行走,发现了一眼泉水,取器皿取水畅饮,之后便觉得身轻力壮,精神振奋,不禁为之惊叹,随之掘土成井,因地处阿地,取名阿井。有关古阿井的记载,最早见于《本草》。其后郦道元的《水经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典籍均有较详记载,阿井最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阿井历史悠久,且至今名扬四海并载入多部名胜辞典中。公元229年,三国时,曹植曾奉旨重修阿井,并创建了六角亭,这是阿井建亭的最早记载,也说明已为官家专用,即已官禁。唐天宝元年,唐朝尉迟恭重修此古井——阿井北有一石亭,亭中有一石碑,碑文上写道:唐朝秦王李世民曾委任尉迟恭为钦使,重修此井。
据载,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阿井上已有四角亭,典型唐朝风格,4根方立柱,有基座,井口与座上面平,南向有阶。史料记载唐朝尉迟恭曾为钦差大臣重修阿井,亭中有石碑。1463年(明天顺七年)阳谷知县王昌裔重修阿井、井亭,并建官厅数间。阿井于光绪年间做最后一次整修,于清末淤塞,民国年初彻底干涸。加之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东阿镇狼溪河水逐渐成为制备阿胶的水源。阿井也因此被冷淡。直到解放后,在阳谷县境内又重修阿井。1702年(清康熙41年)阳谷知县苏明杰重修阿井亭,1796年(清嘉庆元年)阳谷、东阿知县共同修井,留下了《重修古阿井和阿井碑记》。1879年(清光绪5年)清阳谷知县赵树南重修阿井亭,并题写了楹联、横批。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泉源。”亭背阴联为:“力可迥澜重建源泉来井底,必存济世长留膏泽在人间。”横批“济人寿世”,亭内有石碑,篆书“古阿井”。明《本草蒙荃》中阿井亭顶及四角无风铃,也是4根方柱基座似石砌,南向有台阶,井口有园桶形保护。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对阿井保护极为重视。
至于众多历史故事的真伪,现已无据可靠,但阿井的水与众不同确实经过历代名医和现代科技检验的。诗仙李白曾赋诗曰:“石翁冷苍苔,寒泉湛孤月”,杜甫说:“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欲无井”。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家研究表明,古阿井是大气降水渗入地层深处,在特定的土壤环境中,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地质化学过程。古阿井深数丈,以青砖砌成,井口覆以石板,井水色绿而重,清冽甘美,杂质很少,用以烧水,几年内水壶中也不见有水垢。水中富含钙、镁、钾、钠、锶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水质极佳,是天然的保健矿泉水,用此井水熬胶,易除杂质,且能增加疗效,因此当地所产阿胶为历史上公认的正宗阿胶,素有“贡胶”之美誉。旧有接官厅、龙神祠等建筑,现仅有一石亭。石亭在井北3米处,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六角对称,结构精巧,雕琢精细,至今坚固如初。亭正面额题“济世寿人”四字,左右楹联为“圣代即今多雨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以石承之。碑高约5尺,宽2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篆刻完美,古朴自然。井水色绿质重清冽甘美,富含钙、镁、钾、钠等十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古阿井阿胶熬制必用古阿井水,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取其煮胶,谓之阿胶。”以此水炼胶,驴皮中的胶质与杂质易于分离,使胶质纯正,色如琥珀,分子量小而纯度高,易被人体吸收,能迅速通达五脏六腑而滋养经脉。从而我们才真正得知,为什么只有历史上正宗的阿井水熬出的阿胶才能叫做阿胶的主要原因。
正是有了这样独特的优势资源,在阳谷县阿城镇熬制阿胶可谓是很多家庭的祖业。据介绍,如果说阿胶有三千年的熬制历史的话,阳谷阿城镇的岳庄村便是所有阿胶熬制的发源地所在。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东阿县城就坐落在现今的阿城镇西3公里,这里又有正宗的古阿井,因此,不少专家断定,所谓的“出东阿,故曰阿胶”就是指的阳谷县阿城镇周围。
阿胶又名驴皮胶、阿胶珠,将驴皮漂洗浸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煎(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用时搞成碎块。或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轻松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形,呈黄白色,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为阿胶珠。现代研究证实,阿胶多由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含总氮量约16%,主要为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有赖氨酸10%、精氨酸7%、组氨酸2%等,钙的含量为0.079%~0.118%。对血虚动物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长速度的疗效优于铁剂;对因失血而造成的休克有对抗作用;可防治进行性营养性肌变性;促进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凝固等。
山东阳谷县古阿井阿胶集团公司是史载古阿井水煎胶访堂的延续,溯及“神农于此尝味寻源,为济性最正处”(清孙星衍语)的阿井,至今已4000余年。撰年约在战国,历经数千年阿胶作坊依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独一无二的阿井水,苦心研炼阿胶制作工艺和配方,阿胶制作已达至臻至善。历代井被宫禁,胶为贡品。传统手工工艺在西方一些知名奢侈品牌里大多还坚持保留,当工业革命的滚滚大潮将一切繁复和手工化的东西带走,他们坚持认为,那些传统工艺是品质的最好保证。爱马仕一直信奉宁可少卖一个皮包,坚持秉承“慢工出细活”的作风。山东阳谷县古阿井阿胶集团公司也正是一直沿用着这种传统的手工生产工艺,才保证了原汁原味的正宗国药品牌。
阳谷古阿井阿胶厂为国家大二型企业,中华老字号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质量明星企业,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为适应山东阿胶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3月,山东古阿井阿胶集团由方舟集团接管进行资产重组,改制成立“山东阳谷古阿井阿胶厂”。
山东阳谷阿城胶业有限公司坐落在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嘉庆十五年称“和顺堂”;道光二十一年为“魁兴堂”;咸丰十年为“宏济堂”;民国三十六年为“福兴古阿井阿胶厂”;解放后,古老的阿胶生产工艺焕发了勃勃青春,1952年为“阿城阿胶厂”;1976年为“阳谷县药材公司阿胶厂”;1984年“阳谷县古井阿胶厂”迁至阳谷县城,为国有企业。1989年阿城镇政府为发展经济,挖掘千百年来用古阿井水熬制阿胶的这一历史资源,又在古阿井处建厂,厂名为“山东阳谷阿城阿胶厂”,后变更为“山东古阿井阿胶厂”。1995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山东古阿井阿胶集团”(山东古阿井阿胶厂与阳谷县古井阿胶厂合并)。为适应山东阿胶市场经济的发展,1998年3月,山东古阿井阿胶集团由方舟集团接管进行资产重组,改制成立“山东阳谷古阿井阿胶厂”。山东古阿井阿胶产品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传统品牌。宗牌、贡牌古阿井阿胶:历代为贡品;民国三年(1914)获山东物品展览会金奖;民国四年(1915)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金龙奖;民国八年(1919)获南京政府甲质奖状;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实业部国货陈列馆三周年纪念会上,获全国进出口货品超等奖状;民国二十八年(1939)11月,中共鲁西区党委,将古阿井阿胶带往延安中央秘书处;1981年获山东省公社工业管理局“优良产品”证书;1992年荣获中华药学会《全国获奖药品临床应用信誉评价调查》信得过药品奖;1995年获山东省名牌产品奖;1996年获马莱西亚出口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3月,阳谷县因古阿井和贡牌、宗牌阿胶的非凡声誉,被中国特产协会评定为“中国阿胶之乡”;2004年通过GMP认证验收;2005年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会评为“全国百姓求医问药首选放心药品”。
该企业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阿胶生产工艺,挖掘秘传,研制古方,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现代化生产线。在保留阿胶原有生产工艺和特性外,使用世界一流的质量监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并依托聊城大学、韩国青州大学技术实力,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年产500吨阿胶、食用明胶等系列产品的民族传统企业。阿城胶业以“质量重于生命、诚信赢得未来”为宗旨。以灵活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诚信创市场。阿城胶业以宏扬中华民族养生保健精华为目标,为您提供滋补珍品,以民族宝典造福人类,用精品、承诺、服务托起明天希望的太阳。
山东阳谷古阿井阿胶集团全国销售董事总裁 赵安平
源远流长的古阿井
编辑:齐若凡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