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上,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傅宏教授表示,在江苏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中,初中前后孩子出现自残的比例最高,青春期更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关注。(11月3日《扬子晚报》)
当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小学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以及高中生的学习压力上时,对于两头的重视必然会导致对中间环节的忽视,而初中阶段,正是以往被我们所忽视的重要环节。
查阅资料笔者得知,女孩一般在9~11岁进入青春期,男孩则在10~13岁进入青春期,而这一年龄段正是孩子由小学步入初中的时间段。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外,心理上也会产生种种问题。可见,青春期的特殊性加上孩子们学习环境的变化,更促使了其心理上的变化,由此而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自然不难理解。
对于家长而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难以与其沟通和交流的。这一阶段既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懵懂,也不同于高中阶段的觉醒,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家长的观念本身已有冲突,如果其在学校中还未能受到应有的理解和关怀,那么心理的压抑和烦恼则会急剧喷发,孩子做出极端的事情来也不是不可能。
最难与其沟通的时候,如果家长们放弃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这就等于默许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而学校在青春期孩子们的教育上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外,亦有可能激化孩子们心里问题。因此,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关怀,不仅需要家长和学校双边努力,更需要采用适当的方式。
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切教育方式的起点,家长们应当了解青春期孩子共有的特点,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觉得天塌下来,又或者采用严厉的管教措施,一定要让孩子服从自己的管理。如此行事,不仅起不到应有的后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学校教育也是一样,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营造积极良好的育人环境,尽可能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方便。
再者,这一阶段的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因而解决心理问题也不可能迅速达成。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理解和交流的艺术,青春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这一阶段孩子们行为反应,因而家庭和学校在给予孩子们关爱之时应做到不漏声色。既让孩子觉察到了旁人的关怀,又不至于让其产生反感,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最后,还应意识到这一阶段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问题的严重性,才会知道如何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家庭和学校都应认真思考的。
作者:王瑶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推广
热点排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