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餐厅:别用道德绑架消费

2013-11-27 16:35:18  来源: 齐网

小字体大字体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餐厅,没有服务员也没有收银员,完全凭着顾客个人的意愿和个人的良心来给钱。福州的这样一家“诚信餐厅”,开业4个月亏损25万。(11月27日 中国广播网)

  通过对消费模式的创新来营造彼此信任的社会氛围,这本是很好的经营尝试。但是当具体的经营手段不能支撑起如此宏大的经营理念,所谓的“良心付账”,就会演变成以社会道德“绑架”消费者。

  相比较于其他餐饮机构,福州这家餐厅将诚信机制纳入支付模式之中,不可谓不前卫。然而,细观其经营手段却又不可谓不粗糙。没有服务员、没有收银员、没有洗碗工,尚可理解。但是,菜品上连起码的标价都没有,这多少有点“难为”消费者的意思。

  正规餐厅中的饭菜不仅需要将基本的食材成本计算在内,更需要考虑其他诸如房租、管理等费用,而在这一点上,顾客是没法做出准确计算的。就算能够计算,也未免无形中提高了消费成本。而笼统地计算又无法做到精确适度,最终导致的,要么是餐厅亏本,要么是顾客多花“冤枉”钱。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实都是与消费公平理念相背离的。

  从这一点上来看,如此经营的“诚信”餐厅开业即亏本,似乎并不值得奇怪。而依笔者看来,这种经营手段所带来的社会公德亏损要比餐厅亏损更加令人警醒。当餐厅抬头上的“诚信”二字与“亏本”挂上钩,当事件在社会舆论中充分发酵,这只会加剧人们对社会诚信的恐慌,而不是像餐厅老板的初衷般地,增强社会信任。

  而同时,令人无奈的是,在当下的经济条件下,就算该餐厅能够实现盈利,我们也不得不去考虑这样的问题:顾客到底是因为感受到餐厅的“温馨”而自愿多出钱,还是因为出于“社会道德”的考虑而“不好意思”少出钱?如果是后者,此种经营模式便演变成了利用社会良心对消费者的另一种“绑架”,这对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而言,同样是弊大于利。

  言而总之,其实这种只适合于佛寺的“随喜姻缘”经营手段,压根就无法承载“诚信餐厅”的宽宏理念,亏本不稀奇,不亏本也未必就可喜。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更突显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比如信贷、征信等,诚信甚至成为可以兑现的重要经济元素。而将同样的经营模式借鉴到其他的领域,需要更多的尝试与更加细致入微的经营,简单地两相叠加,可能会造成照猫画虎的诚信绑架。

 

  作者:宋祖礼

  稿源:齐网

  编辑:梁小民

相关新闻

我说两句

热门推荐

房产 | 汽车 | 旅游 | 教育 | 财经 | 科技

推广

频道推荐

娱乐 | 女人 | 健康

热点排行

文化

更多 >>